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毅中:三方面促进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时间:2013-11-24 14:06:09  来源:新华网 

    11月23日上午9:00,绿色工业高峰论坛暨2013年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年会在节能大厦二层多功能厅召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会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绿色工业高峰论坛”我觉得命题很好,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经济绿色转型迈向生态文明的问题。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超过了美国,经济总量位居第二,工业占GDP的比重近几年来在40%左右,今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比例会略降,但总量还在增加。特别是工业能耗一直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0%以上,去年的数据是73%,今后会不会下来一点呢?另外“三废”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工业是主要的领域,我想就工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讲几点意见。

    第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我们看看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由于历史的局限,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了200年的历史,这200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以前,无节制的使用能源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给人类、社会、地球带来了灾难,所以说污染是谁污染的呢?首先是先行国家污染的。但同时发达国家也积累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提出绿色低碳发展这些理念,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的问题,像新型工业化道路五个定义里边就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两个定义,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清洁安全,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论述现代产业体系的时候五个定义中的三个,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元素。

    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个建设五位一体,三中全会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15项重点改革的内容之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科学发展的集中表现。当然在实现工业化的社会进步中,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开始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分地向大自然索取,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的破坏,必须坚决遏制并改变,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否定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中去,而是要实现工业文明中以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可承载为前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都是十八大提的。

    生态文明建设我认为首先要落实到政府这个层面,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新的观点,要建立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就是自然资源是国有的,所有者应该对自然资源承担起所有者的责任,用途要有限制,不能无节制的使用,这两项基本工作肯定是政府做到的,我们企业做不了,当然政府要依靠社会、依靠企业。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环保税费的改革,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征收消费税,通过价、税手段促进环保,还要实行碳排放、碳交易的制度,尽快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环境生态补偿的机制,这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些是我们熟知的,像前面两个我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提法。三中全会也讲到,对领导干部要有责任制,所以我建议要改进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完整的可测评、可考核的量化指标,要促进各级领导把生态文明纳入当地或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并且付诸实施,防止避免短期行为,过去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看后面要改一改“为官一任造福后代”,当然要在当代做成绩,当代作出了成绩污染留给了后代,这不对。

    在城市扩建、项目决策、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中,始终要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具体化到各个层面,实干而不空谈,兑现而不失言。全社会环境意识将会有力的促进工业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特别最近一年多,雾霾对每个人都造成了危害,每个人也都有责任,所以现在环保的倒逼机制是个好事,企业要在生产经营中履行社会责任。工业生产应该通过技术进步、节约管理,尽量实现节约使用、循环使用、综合利用,不仅要降低单耗,还要减少总量。同时对排污要有切实可靠的治理技术和设备,起码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更加严格要求,就是要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在大自然可自我修复的范围之内,提倡我们的企业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企业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工业制造业,能源资源的消耗占了成本的60%、70%,所以节能降耗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企业的利益完全一致。

    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对减排治污、保护环境不够重视,往往是被动的、不自觉的,因为从短期来看,你要治理就要花钱,短期内又得不到现金的回流,所以相关部门和社会要加强监督,重视节能降耗,重视减排治污,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企业和社会责任。当前尤其要顺应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针对生产全过程存在的问题加大投资补缺,减少各项排污,达到国家标准。

    我第二个意见,要从源头抓起,尽快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针对我国能源环境的严重问题,工业领域要认真抓好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燃料的清洁化。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出发,现在一次性能源里煤炭占了67.1%,石油占18.4%,天然气占5.3%,新能源只占9.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当前大气污染严重超标,雾霾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什么原因呢?分析京津冀地区,火电和燃煤锅炉大概占了30%,工业排放的烟气、烟层占了25%,机动车尾气占了18%,其余是扬尘17%,生活废气大概占10%。

    北京来说,机动车尾气占了22.5%,比18%高一点,因为城市里汽车集中,所以要合理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发展洁净化技术,提升成品油的质量,发展煤质气,开发利用天然气、煤层气、电燃气。不要在东部去搞火电,要利用特高压输电改变不合理的火电布局,在坑口电站集中治理,然后通过特高压输电把电输到东部去,改变不合理布局。所以我建议东部不要再搞火电了。

    在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要集中开发利用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新能源首先要加强科技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重视市场开拓,扩大内需。

    提升智能电网,发展分布式电源,建设能源互联网。到2015年努力把新能源从9.2%提高到11.3%,到2020年提高到15%,就这样比例还是不大。在能源的终端消费方面,要注重用能产品的绿色和低碳,电能在使用过程中是绿色的,使用过程没有污染,而且很便捷。其他比如天然气,包括农村的沼气,优质的成品油,这些燃料也有广泛的用途。所以终端使用中建议尽量少用煤炭,煤炭要在一次能源转化中转化成电能、转化成比较清洁的能源,在具体终端使用中要少用。

    汽车、家电制造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的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提高家电的能效标准,降低汽车的耗油和尾气排放,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研发,按照规划到2015年生产25万辆,十二五累计50万辆,这样一个低指标现在看来很难实现,关键还是和光伏电是一样,解决技术问题,电池不过关,充电时间很长,充电一次跑的路程很短,另外充电桩,现在不可能全国各地都建立起来,所以关键要抓市场化、产业化。

    第三个意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十二五明确提出要实行能源消耗程度和总量双控制。具体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15.1%,在十二五再降16%,去年完成的比较好,2011年没有完成,去年完成好把GDP的数降下来。

    减排还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指标,严格用水强度和用水总量的控制指标,水能也要高度重视。这样就要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落实到工业、交通、建筑、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一是工业生产要合理用能,淘汰落后,控制和化解过剩产能。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行业的落后产能还占15%到20%,能耗大在落后产能该淘汰的产能上,所以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淘汰指标要改进,过去着重于量,尤其要增加节能环保指标。产能严重过剩是个普遍现象,远不止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五个行业,可以说大多数行业都是严重过剩,这五个行业实际的开工率不足73%,和公布的数据可能还有点差距,75%,低于73%。整个全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79%,说明整个产能严重过剩。化解产能过剩方向已经明确,措施已经有,但关键是形成共识、付诸行动,不能再坐而论道。

    二是要坚持完善节能环保的目标责任制,开展能源管理的绩效评价和清洁生产状况的评估,加强能源管控、环境监测,实行严格的、强制性的节能环保标准。我国多数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照国际水平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三是,进一步加强关键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比如加快高效锅炉、高效电机,刚才我听说搞电机能效的推广,这个非常好,因为终端使用能尽量使用电能,主要是用电机,这是一个大头。先进燃烧技术装备、节能汽车先进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提升烟气、尾气等废气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在线监测等环保技术装备的水平,发展再制造、城市矿产、废气物资源化等循环综合利用,放大节能环保产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目前,节能环保产业方兴未艾,这个产业既是传统产业的发展延伸,又是战略新兴产业,既是二产的服务化,二产带动三产的必然趋势,又是推进环境第三方治理的改革措施。大家注意三中全会《决定》谈到生态文明的时候有一句话,要推进环境第三方治理,这是个新概念,过去我们要谁污染谁治理,当然是对的,工厂自己排污自己要治理,但是往往他自己不治理或者不会治理,就要组织环保产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第三方来给他治理,更加专业化,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为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节能环保企业除了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制等方面应该下工夫以外,更要注意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为社会、为企业节能减排出主意、出方案,付诸实施。通过以上努力,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降低26%的基础上,十二五再降低21%。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GDP增长1%能源增长多少,叫弹性系数,这个弹性系数我统计了一下,十五、十一五0.8%,太高了,我们今后要把0.8%降到0.5%,GDP增长1能耗顶多增长0.5%,把GDP的增幅控制在7.5之内,7.5乘0.5,就是说我们总能耗的增加年增幅度不能大于4%。

    这样算下来去年的总能耗是36.2亿吨标煤,到2015年十二五能不能控制在40亿吨,十三五能不能控制在45亿吨,全世界总能耗是170亿吨标煤炭,我们现在21.3%,美国才19.5%,如果我们不控制,不仅是国内能源不够,把世界能源拿去恐怕也不够,这样根本不能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账我们还是要宣传,使我们的领导决策层、使我们的企业全社会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十二五期间其他一些节能减排的指标。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新闻
24h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人物专栏 More>>
杨曾兵:深圳市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中国商旅地产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国际注册景观设计师(ICSLD),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高级景观规划师,有近20年的旅游景区策划、规划和设计经验。
孟志军 北京市崇文区商务局局长 金元浦,浙江浦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文化与艺术专委会专家顾问,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大教授、博导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刘玮 北京唯绿建筑节能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崇法:人物简介: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规划总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城市可 白立德 北京昇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彤: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牛凤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林少洲 北京厚土机构主席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