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中村:赋权还是强拆?
时间:2013-11-18 13:01:4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唐黎明 
    纵观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伴生产物,几乎每个地方政府,都会把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当做一项重要的政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把城中村看做影响城市面貌的毒瘤,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在城市研究学者的眼里,城中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那些来城市奋斗打拼的人们提供了落脚的地方;城中村也是未来城市繁荣的必经之地,是繁衍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落脚之处。
    遗憾的是,在中国,许多地方官员还没有意识到城中村的生命力,及其自然发展对于城市未来的重要性。
    经过简单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城中村具有一些共性:一是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或城郊结合部;二是这里多数基础设施匮乏,城市环境较差;三是土地和房屋的产权大多属于村集体;四是私搭乱建严重,城市建筑形态丑陋等等特征。
    实际上,“城中村”的存在,最大的因素来源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如果没有集体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的区分,可能“城中村”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依据。
按照中国的土地管理规定,形成开发性的建设用地,必须由县级以上的政府将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转换性质,才能将土地进入一级市场开发。
可是,当城市扩展到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时,由于担心拆迁成本的问题,开发商会绕过一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周边寻求低成本的发展。这些无意中保留下来的集体用地,已经有小城镇的空间形态和生活方式,性质上却属于集体产权。
    保留下的村庄,可能是被城市规划和开发商遗忘的角落,受市场的驱动,城中村会在城市开发的夹缝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机。村集体可以自己在建设用地上办企业,盖厂房或其他经营场所,农民可以加高自己的住房向外来人口出租住房,或者是自己开店铺。久而久之,村民和村集体虽然没有拆迁补偿的款项,却通过租金的收入,分享着城市化的红利。
    “城中村”因为兼具城市和乡村两种特性,呈现出复杂的利益格局。一方面位于城市边缘,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来源完全城市化,脱离了农业和农村,另一方面建筑形态、建筑标准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仍然是“村庄”的水平。某种程度而言,城中村是当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博弈的产物。
实际上,城中村的建设是违法或者违规的,农民在胆战心惊的状态中不敢高标准地投入,因为补偿只是按面积,而不是按质量,何况是政府认定的非法建筑。这就导致农民的建筑和出租等经营只是短期行为,只要达到了增加补偿面积的目的,没有必要再提高质量要求。这些短平快修建起来的房屋建筑,基本只面向低收入的外来流动人口,他们难以承担高标准的建筑和经营场所的租金,失去了这些主要客户,农民的收入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也影响到农民投入改造标准的积极性。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大市政的配套支援,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城中村”的环境脏乱差,更显得像是农村。从投资上看,房屋和土地的产权匮乏,房屋和土地都不能作为贷款抵押,因此没有外来投资者愿意涉足此地,农民也缺少贷款来改善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在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城中村”也在城市开发和扩张的大趋势中,成为了另类。时间拖得越久,越成为城市管理者心目中的“老大难”。
    那么,对于城中村的存在,是赋予更多的权利或发展机会?还是不顾一切的强制拆迁呢?似乎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两难选择。
    强制拆迁,可能引起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这可能是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转换思维,把城市看做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系统,给予城中村更多的权利,保持其原有的生命力,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是让农民分享土地的红利。很难想象,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后海酒吧街,就是城中村变迁的偶然结果。北京的什刹海周围,原来也是北京贫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因为规划控制楼房高度,改造的成本太大,没有开发商愿意涉足这个地方。“非典”时期,一些人看中了这些地方人流较多,可以开酒吧,获得高额收入。这些有经济头脑的投资者,就与原来的房屋所有者、贫民阶层进行谈判。要么给予较高的补偿,要么分享酒吧街的股份,结果是原来的房主高高兴兴地拿着补偿或者股份搬走了,而新来的经营者也搞到了一块“风水宝地”。最终的结果是,什刹海从一个夜生活十分寂寞的地方变成了北京夜生活的新景观,这就是让农民分享更多土地红利共同发展的结果。
    二是保持和提升城中村的原有生命力——低成本。一般而言,城中村比起周边地区而言,房价和地价通常较便宜,这可能就是区域发展的生命力。
    笔者曾到福建中部沿海某市调研,当地有一条在全世界都闻名的电子一条街,就是低成本发展繁荣起来的区域。此处的电子一条街前身是村集体修建的农民新区,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铺的小栋楼房,因为村民嫌风水不好拒绝入驻。村集体为了聚集人气带动发展,免了一年商铺租金,引得许多大学生和创业者前来,一时热闹非凡,发展成为面向全球贸易的电子商务一条街。渐渐地,当地政府获得的不仅是租金,还有源源不断的财税收入。
    因此,城中村的发展,并非只有大拆大建华山一条道,只要因势利导,让农民参与其中,保持和提升区域原本的生命力,城中村的开发建设,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