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霾天气不能总怪农民焚烧秸秆
时间:2013-10-24 22:03:11  来源:齐鲁网  作者:邓昌发 

  长春告急!沈阳告急!哈尔滨告急!……从20日夜间开始,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无一幸免地被雾霾天气所笼罩,至今没有消散迹象。哈尔滨市环保局此前称,露天焚烧秸秆产生污染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专家分析,今年入秋以来,黑龙江省各地雨水较少,气候条件利于秋整地,收割完成后遗留大量秸秆残余,许多农民选择直接在田间烧毁。(10月23日新京报)

  有关数据显示,仅江江平原每年收割的秸秆约2000万吨,但绝大多数都是“照天烧”。可见,焚烧秸秆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例如今年6月12日,安徽省就有127个秸秆焚烧火点被卫星拍下……近年来,几乎每年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会出现因焚烧秸秆而造成阴霾天气的现象。

  客观上讲,针对焚烧秸秆问题,各地政府一直很重视,但每年一到“收获”时期,照样“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秸秆遍地、狼烟四起”。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治理焚烧秸秆问题的方式是否有问题。

  长期以来,针对焚烧秸秆问题,各地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像宣传护林防火一样,到各村下发红头文件,试图通过罚款教育去警示焚烧秸秆的不合理。当然,也有的地方要求所辖农产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能焚烧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并将禁烧列入政府部门年终绩效考核。但事实却是,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死看硬守”的禁令方式貌似可以吓唬农民,实则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时至今日,大部分农民已然知道焚烧秸秆存在污染大气、浪费资源、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形成新的火灾隐患等问题,但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倒是倘使不焚烧秸秆会让农民无所适从、影响播种、利益受损。很明显,农民如今愿意将秸秆付之一炬既有着一种社会文明的背景,也有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尽管政府和专家们都在极力宣传如何将秸秆变废为宝,但综合利用的技术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往往使农民并不“感冒”。

  举一例子,早些年,湖北荆州市就在秸秆回收利用上作过尝试,但收效甚微——当地回收场地自建成以来,一吨秸秆都没收到,原因是农民送来的成本与卖秸秆的利润几乎相当。很明显,农民又不是闲得慌,没有利润的事情,谁愿意干?因此,要根治焚烧秸秆问题,光靠宣传、罚款、管制恐怕还不行,关键还得政府将秸秆“托”起来,让农民不焚烧秸秆的利益大于随意焚烧,就像政府将一些公共事业“托”起来一样。

  说白了,阴霾天气主要原因固然在焚烧秸秆,但秸秆本无原罪,关键还在于对焚烧秸秆的管理问题。在笔者看来,在规避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至少要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提供支撑。技术上,要积极开拓秸秆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不断提高秸秆的收回效应;经济上,让农民既不增加负担又有利可图,将秸秆回收变成一件利民便民的实事。否则,只要处置秸秆的成本高于焚烧,农民就难免会选择焚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