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乘车穿梭于山东省滕州市各个乡村,见到一座座农家院落整齐划一,一条条街道平坦洁净,垃圾桶摆放有序,农村里常见的草堆、粪堆、垃圾堆不见了踪影,郁郁葱葱的乡间绿化,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恬静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致何以得来?
滕州市环保局局长张子玉告诉记者,农村环境质量的提升得益于全市深入实施的 “洁净工程”,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丽滕州”列入民生工程,作为实现“全域城镇化”战略任务重要内容。按照“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市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全民动员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70个村居达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实现了规范运作。
典型引路
“玉泉模式”巧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难题
每周三和周日的早上7点半,伴随着悦耳动听的歌曲,滕州市东郭镇玉泉村的杨老汉就骑着电动垃圾收集车准时出现在玉泉村的街道上,逐家挨户收集垃圾。听到响起的音乐,村民也会主动出门帮着一起将垃圾倒入车内。
曾几何时,垃圾“围村、围路、围田、围沟”一度是困扰玉泉村环境的一大难题。2010年,作为山东省首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玉泉村获得了100万元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专项资金。以此为契机,玉泉村按照“财政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多方筹措21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拣站及污水净化处理等工程,购置了垃圾运输车,配齐了垃圾收集箱等清扫设施设备,率先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户入桶、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流程,玉泉村最大化减少垃圾清运处理量,村保洁员定时定点将收集的垃圾运到分拣站进行分类和减量处置。
“像塑料瓶、废铜、废铁这样的可回收垃圾会定期外卖,砖块石瓦等无机垃圾要储存起来用于村内道路铺设,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可以进行堆肥发酵,做到了可利用垃圾不出村。” 据玉泉村党支部书记夏令峰介绍,对于不可利用垃圾实行村集中镇转运,定期送至滕州市垃圾填埋场填埋。通过“分解分类”这一环节,近85%以上的生活垃圾能在村内得到消化,每年节约垃圾清运费1.8万余元,也减轻了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承载压力,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
玉泉村为彻底解决污水横流和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纠纷问题,利用村内原有的“臭水坑”及沟渠、坑塘等自然资源,先后铺设污水管网1.26万米,改造新建了1处120平方米的生物沉淀池和1万余平方米的氧化塘及300余米的氧化沟二级自然处理系统,种植了一系列生物净化植物,日可处理污水150立方米,较好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的处理净化问题,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休闲健身的乐园。
为切实保障环卫设施正常运行,玉泉村借鉴城市小区管理方式,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选出了4名物业管理和保洁员,全面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日常工作,由村委会负责监督考核。在经费保障方面,村里规定村集体每年出资600元,村内两家企业每年各出1000元,除五保、计生双女户外,其他村民每户每年交纳50元卫生费。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村民自治、物业化管理长效运营。
示范带动
各镇街采取“近学玉泉、外学先进,走出去、学进来”的办法
在探索适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路子过程中,玉泉村“村民自治、物业托管、管理长效”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丑问题,被称为“玉泉模式”。
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泉村探索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典型经验,市委书记董沂峰专程深入玉泉村进行调研,对玉泉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推广借鉴玉泉村的做法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市长远义彬亲自率团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入实施“洁净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全面打造“美丽乡村”。
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滕州市编制了《滕州市城乡环卫专项规划》和《滕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规范化运行方式,确立了“收、储、分、运”一条龙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3年规划整治工作思路,确立了“2012年打基础、2013年抓启动、2014年抓规范”,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规范运作全域覆盖,2016年年底全市1/3村居达到示范村标准的目标。
滕州市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美丽滕州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坚持示范带动,抓点促面,滕州市要求各镇街采取“近学玉泉、外学先进,走出去、学进来”的办法,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率先建成各镇街独具特色的示范村,做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同时,积极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做到抓点连线成片带面。
滕州市直各有关部门、各镇街也均把此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集中时间和精力,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职能分工,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把任务目标进行量化分解责任到人,全力抓好配合协调指导和服务。各镇街均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一把手”推进机制,建立了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成立了环卫所和保洁队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规范运作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据记者了解,滕州市开展全市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以来,全市累计出动两万余人、车辆5200余辆(次)、清理、转运各类垃圾6000余吨,村子垃圾和污水得到治理,村容村貌、道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全面改观,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便利,村民的环境意识也明显增强。全市已有670个村居达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实现了规范运作。7个镇街率先实现了全域环卫一体化。120余个村居按照“三清五化”标准,建成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
滕州市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的同时,注重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实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
为确保长期规范运营和工作实效,滕州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将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营。全市还确定了“财政补一点、一事一议奖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方式,建立了市、镇、村、社会和群众多方投入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在此次集中整治中,滕州市城管部门采取“融资租赁”和“以奖代补”方式,先后购置大型压缩转运车8辆、密闭式垃圾收集车18辆、压缩箱体21个,并协调指导各镇建设了垃圾压缩中转站。各镇街按照市、镇街、村居配套奖补政策的要求,累计投资1.3亿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8个,设置村级垃圾收集点6252个,配备垃圾收集车辆555辆、密闭式箱体600余个,配备村级环卫保洁人员队伍2700余人、镇街监管人员100余人。
全市按照“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机制长效化”原则,建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托管运营机制。同时,按照“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城乡环卫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卫保洁队伍人员稳定化、管理动态化、培训常态化、工资保障化、考核奖惩化机制。
滕州市还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按照月督察和暗访占60%、年终考核成绩占40%的比例,作为镇街年度目标考核总成绩,建立了周调度、月督察暗访排名通报、年终总评的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