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自带干粮”的于建嵘能给乡村带去什么?
时间:2013-09-16 12:14:54  来源:新京报  作者:胡印斌 

  农村自有农村的生长逻辑,乡村建设应有更多的可能。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地方政府要有宽容的雅量,要给社会以空间,鼓励探索,不一定将所有的事情都管起来。

  知名学者于建嵘已于昨日前往贵州。此番,他将“不领一分钱工资补助和报销车马费”、“自带干粮”,赴任一个小到“不存在级别”的职位:贵州兴义市则戎乡安章村村长助理。此前,于建嵘曾多次帮助则戎乡进行民族村庄整治,今年,则戎乡招商引资了一个发展项目,决定诚邀其前往该乡安章村挂职。(据《贵州晚报》)。

  于建嵘是享有盛誉的三农问题专家。这样的知识精英,能够主动“沉”到农村去挂职,也无疑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可以说,这一行为的价值并不限于“自带干粮”,而是在一个更为宏阔的时空中,自觉不自觉地契合了乡村建设的潮流。

  早在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晏阳初的“定县实验”、梁漱溟的“邹平模式”为代表,国内的知识分子就曾掀起过一波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其时,全国从事乡村建设的机构和团体,竟达600个之多。大批学者奔走于泥泞的乡土社会,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践,以求改变农村、农民、农业的困境。这种脚踏实地的介入方式,同样也激励着其后一代代知识精英到农村去。

  近年来,温铁军等人在河北定县兴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李昌平在河南信阳郝堂村搞农村金融实验……这些努力尽管很难完全撬动依然坚硬的三农问题,却也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于建嵘的“下沉”,或可视为对这种“力行精神”的赓续。

  不可讳言,尽管眼下的农村早已不是晏阳初梁漱溟们面对的那个农村,但一些新问题却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城市化之下,农村的人才、资金大量流入城市,空心化趋势日渐加重。农村迫切需要注入智力、资金,以引领发展。

  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在团体意识、关切公共事务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这一次,则戎乡能够主动张开怀抱,邀请三农专家进村入户、挂职指导,显示出了积极的姿态。这样的“引智”,显然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农民各方的共同诉求。

  农村自有农村的生长逻辑,乡村建设应有更多的可能。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地方政府要有宽容的雅量,要给社会以空间,鼓励各种积极的探索,不一定将所有的事情都管起来。事实上,这样既管不过来、也管不好。

  也因此,于建嵘此番到乡村挂职,只是一个开头,“乡村建设”这篇文章具体将如何展开,既检验学者的坚持,也考验地方政府的宽容,当然,更有赖于相关各方的磨合、认同程度。比如,以则戎乡的招商引资项目而言,如何在当地官员的政绩诉求与外来学者的乡建理念之间找到平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无论如何,学者进村、精英下乡,注定会给我们日渐远去的乡村注入一种力量。而知识人的担当、责任,也在这种“为苍生起,奔走于大地”的践行中得到诠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