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获悉,可能出台相应管理措施,加重外地车在高峰时段进城的违法处罚,除了原有的罚款一百元还将扣罚3分。(8月16日《新京报》)
的确,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车辆的剧增让首都变“首堵”,为居民出行方便和道路交通畅通之考虑,适当增加对外地车牌的限制以及增加处罚力度,既是无奈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然而,一旦加重对外地车辆(车牌)的处罚,限制和制约的其实不仅仅是外地人,还包括那些在北京上不了牌、又不得不购车的北京本地人群。一个“一刀切”的加重处罚之下,对这部分人群权益的影响将是直接的。譬如,直接导致一些驾驶外地车牌的人群不得不放弃驾驶车辆,不得不面临更高昂的处罚代价等等。因此,在考虑到这部分人群“进京”或“出行”的最基本权益之下,在“重罚”之外还应该出台一些人性化的举措。
一是城市周边停车场的配套问题。既然“限制”了外地车,就应该给予这些外地车在“进市”之前安全和方便停车的权利。相关部门应该尽快配套更多的城市周边停车场,以及采取廉价的收费方式,以真正让“外地车”加重处罚后心服口服。
其二,因为“重罚”的威慑让“外地人”放弃驾驶车辆之后,还有一些配套的公共交通问题。在停车场周边,是否有便捷的公交地铁乘坐站点,以及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地铁覆盖”的情况下,公交车与地铁在城市的“接驳”问题,以及乘坐出租车事实上“打车难”的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在前,不能仅仅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而只顾“一头”。
当然,“重罚”外地的并非治本之策,北京市民为什么非得上外地牌照,除了摇号政策实施后的“上号难”之外,与城市本身规划和功能布局不合理有一定关系。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市民“早晚两头跑”、像“潮汐”现象;再如房价以及租赁价格高的问题,导致部分人群只能到周边省份和地区购房,车成为生活必需品。所以,根治拥堵需着眼于让城市布局和规划更合理、城市房价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