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思考
时间:2013-07-10 11:2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景华 

    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因国情、传统、现状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式,从欧洲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能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验和教训,供我国城镇化建设参考。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这与1851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的城市化程度几乎完全一致,即这一年英国城市人口也超过总人口的50%。到1900年左右时,英国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已达到了总人口的80%左右,其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虽然起步比英国略晚,但大致也在20世纪初期完成了城市化。欧洲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值得我国借鉴。

     18—19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

     我国的大城市化道路,虽吸纳了许多农村人口,较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带来许多社会、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农村面貌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观:农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和方式,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工业化初期的欧洲需要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的转型,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转变为城市人口,其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对当下中国有较大参考价值。

    美国的大城市化道路虽然很成功,但向其学习和借鉴则要谨慎。美国是近代才形成的移民国家,它不存在传统农业社会。美国农业的大规模生产是近代产物,而不是从传统农业转型而来;它有农场主,但没有大量的传统农民;它有农场房舍,但没有传统的乡村聚落。美国大城市化道路的成功,是适合其自身国情的,但与我国国情不符,不能照搬,否则无助于对传统农村进行彻底改造,甚至会在城乡之间形成巨大的差距和鸿沟。

     就地城镇化模式的成功

     欧洲农村的城镇化,其特点不是大城市化,而是就地城镇化,即将村庄、村镇改造成具有现代城市生活居住条件,改造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乡村变得美丽、舒适,适宜于居住、生活,供全体国民旅游、度假、居住等。作为最早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国家,英国乡村美丽舒适的居住条件使中国学者林语堂20世纪初就发出“住要住英国乡村”的感慨。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吸引城市市民,从而使农村居民结构发生变革。如今天居住在英国乡村的居民除极少量务农者外,主要包括继承祖业(房地产)出租房屋者、在城市工作而在乡村购房或租房居住者、自由职业者、在城市退休后的老人等。英国乡村改造最为典型者,当属西部科茨沃兹山区。这里本为盛产优质呢绒的地区,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有的乡村毛纺业衰落,迫使该地区不得不转变经济生产方式,转向农牧业商品化,同时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科茨沃兹地区现在被认为是英国最美乡村,是旅游热点地区。

    农村的城镇化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但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将乡镇改成街道、将行政村改为“社区”,在管理意义上把“农民”变成“市民”,而是要真正地让农民市民化、非农业化。欧洲农民非农业化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城乡大力发展零售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促使农村居民的职业非农业化。其次是在管理体制上大胆改革。如取消户籍制度,让人口自由流动,农民能进城,市民可下乡;杜绝硬性将农民固定在本地的做法,改变农民只在本地非农业化就业的做法,转变所谓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农民既可留在本地生活,也可就近进入周围城镇,更可迁徙至远方大城市,以主要从事非农行业为生。同时还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人的现代化才是城镇化和现代化最终完成的标志。

     欧洲城镇化道路的历史启示

     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能只从拉动内需、扩展GDP增长空间出发。不应只把城镇化当作发展经济的手段,而是应将农村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前进的一大目标,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水平,以城镇化为途径,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地区差异,提高全体国民的现代化素质。欧洲的城镇化道路正是从这样的出发点出发的。

    对工业化进程中欧洲农村的城镇化道路的借鉴,重点可从两方面认识和参考。一方面是将乡村聚落改造为城镇聚落,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地,让城市生活条件、生活状态和生活观念“下乡”,让小城镇、村庄的生活与大城市几无差别。另一方面要探讨和借鉴工业化进程中欧洲农民的市民化途径,一是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和转移大量农业人口,为其创造更多非农业工作岗位;二是尽快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集约化,大规模减少农业劳动力;三是要加快各类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居民自由流动谋职创业创造条件。

    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和农民市民化途径,也因国情、传统、现状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式,因此在对其进行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欧洲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能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验和教训,供我国城镇化建设参考。如英国工业革命时西北工业区吸引了南方的大量劳动力,南方成了较单一的农牧区。于是19世纪后期英国又经历了一次“工业南下”,在东部、中南部和西南部的乡村地区建立了许多新工厂,使西北部一部分工业人口回流到南方,西部和北部许多工业大城市的人口还一度减少。这样一来,既改变了南方的落后面貌,又有助于缓和北方城市人口集中、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使全国工业的地区布局更为均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