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 细分行业或迎发展高潮
时间:2013-06-30 01:11:08  来源:通信信息报  

    国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试点申报工作将于6月底前完成初审,诸如广东省等地区的“平安城市”建设将于下半年开始大规模招标。该趋势正好契合“新型城镇化”战略。

  受此消息的影响,近期A股相关“智慧城市”概念股持续上涨。

  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

  实行低碳、生态、绿色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城市规划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清洁技术燃料,创建和谐美满新社会等,都需要智慧、智能的管理,即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手段和软管理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城市的治理过程中。

  由于“智慧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也使各种软硬件设施全面改善,从而达到全面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根据测算,如果将传统的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改变成“智慧城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话,城市的红利能增加三倍。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政策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月,国家发改委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智慧城市若干问题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围绕智慧城市与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3月,发改委又会同工信部召开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讨会,5月初,住建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于2013年6月底前完成初审工作。

  信息化和城镇化是新四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是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而“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将成为我国投资的重要领域。据住建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长期而言,“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

  “智慧城市”引发资本市场大博弈

  正如把一颗巨石投向海面,“智慧城市”新战略的推出在业界激起层层涟漪,对各产业链、各层级的IT厂商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战略理念,“智慧城市”将涉及更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无疑将使IT的影响溢出边界,与周边领域相融合,构建一个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产业生态圈。

  可以预见,“智慧城市”战略将刺激并带动从上游的设备设计、生产和安装,到中游的应用开发、信息集成和云计算,再到下游各个领域的运营的整个IT产业链条的全面发展。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认为,如果在城市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不远将来为中国打造一个新崛起的智慧战略决策平台。

  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还将消耗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并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当前,智慧城市已在安防、交通、医疗、数字城管等垂直领域取得较好的推广,并将进入投资建设的第二阶段。

  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在每个领域都将产生大量的订单需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订单效应已经辐射到了通信、交通、基建、安防等多个领域,这些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或将获得高速发展良机。

  其实“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以后真正的战略意图是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等。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从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智慧中国”。

  “智慧城市”的推进将全面拉动IT需求。2012年中国IT需求约7500亿元,其中软件系统约1000亿元;而“智慧城市”从今年起每年在IT领域的支出额将超过1000亿元,而且预计相关领域的行业增速超过25%;由于智慧城市涵盖IT需求各方面,对IT系统的需求拉动将是全方位的。按照成长性、估值和竞争结构等要素,一些景气持续较高的上市公司如网宿科技、达华智能、英飞拓、银信科技等值得期待。

  “智慧城市”或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科技革命。时下无论是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是急于寻找增长模式的美国,都把振兴经济政策的重点投向新能源、智能项目等新兴产业。以“智慧城市”项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可能重演20世纪末期科网浪潮,不管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智慧城市”谨防炒成“形象工程”

  不过,相对当前许多业界人士热捧“智慧城市”,一些专家却认为“智慧城市”概念意义多于实际意义。有专家甚至提出要防止把“智慧城市”变成好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

  有些IT专家指出,不管是IBM 提出过的“智慧地球”还是现在我国的“智慧城市”,都过分渲染了人文理想,定位不切实际,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空谈误国”;甚至有人感叹道,要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概念才能真正扎根结果。目前业内一些投资人士也并不看好“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认为这只是一些IT科技界大佬借炒作概念来赚取社会眼球、抢食庞大内需投资。

  然而另一些专家认为,真理往往只掌握少数人手里,伟大的理想只有少数人会理解并为之奋斗实践,并最终带领大多数人往胜利彼岸前进。

  “智慧城市”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振兴全球,实现“中国梦”,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