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长株潭城市群”
——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
“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取得突破,必须做大长株潭城市群。” 就怎样推进湖南城镇化,日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在长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走质量型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镇化是因产业升级而自然形成的人类聚集现象,通俗地讲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
一直在研究城镇化的易鹏认为,中国之前走的是一条“1.0版本”的城镇化之路,即速度型城镇化。平均每年城镇化率增长1个点,一年就有1000多万农民进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现阶段,已进入“2.0版本”阶段,即以质量为主、速度为辅或者说速度、质量并重的阶段。我们既要看到人口不断聚集和流动等变量因素,更要考虑公平性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综合承载能力、产业支撑和低碳发展等因素。千万不要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心态,也不宜对城镇化率进行硬性考核,而应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走一条质量型的城镇化道路。
他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也不是投资大跃进、房地产化,更多强调制度改革、合理规划与集约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要以人为本。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到超过50%。但按照户籍人口来统计,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差距怎么来的?大概有2亿多农民工没有城镇户口。
“当前,要切实解决城市粗放型发展问题。”易鹏指出,除了扩张造新城、搞房地产外,城市粗放型发展还体现在管理不够精细。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修马路,一上马就是大马路。实际上,在小县城的商业区,大马路不利于商业发展。
打好“长株潭”这张牌
作为湖南人,易鹏对家乡的城镇化之路十分关注。他认为,在这一轮新型城镇化中,主体形态无疑是城市群。湖南的城镇化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合理布局与融合大中小城市。“湖南一定要打好长株潭这张牌,下大力气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使之成为湖南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他掰着指头分析,美国3亿多人有3大城市群,日本两亿多人也有3个城市群,中国13亿多人、国土面积也不小,发展七到八个特大城市群是有必要的。
从全国来看,在中国东部3个城市群已发展成熟,未来中国需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几个城市群,从而使得中国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新的增长点。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将是城市群的主要布局平台。极大可能,中国经济“第四极”将从这四大城市群中诞生。因此,湖南要从战略高度抓住这次机遇,将长株潭城市群特别是将其龙头长沙做大做强,弄潮中国经济“第四极”。
易鹏认为,从当前各要素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平台将是特大城市群。理由在于:一是行政级别为主导的政治规律,二是规模效应的经济规律。政治规律体现为,在中国658个城市尤其在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质量、人口规模与城市级别直接相关。经济规律体现在,特大城市对资源有巨大的汇聚作用。与之相反,中国1.9万多个建制镇、建成区,平均人口仅7000多人,相当多的镇不足5000人。对于这种规模的小城镇而言,基础设施投入很难有可持续的回报,因而难以得到资本的青睐。
“人口和资源向特大城市汇聚的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事实上,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佳路径是大力推动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建设。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也支持这一观点。”易鹏认为,目前,美国3大城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的67%,日本3大城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的GDP占全日本的70%,其人口也相应聚集在这些区域。
构建集约生态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要走一条突出地域特色,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乡一体、集约、节能、生态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易鹏认为,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比较优势的竞争、要素的竞争。形成“湖南磁场”,需要有更为诱人的比较优势。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两型社会”试验区,湖南发展的核心区、示范区和带动区,要担当此任。因湖南城镇化的重中之重,还是发展长株潭这样的城市群,其次是发展各市州的中心城市,再就是县城,另兼顾一些特色镇。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长沙、株洲、湘潭3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的区域。2012年公布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显示,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将达到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易鹏说,加快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必须依靠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城市群要有产业支撑,做好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同时,城市群建设不能“摊大饼”,努力克服“大城市病”,要大力发展周边小城镇,并用轨道交通串起这些“卫星城”。记者 胡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