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子商务,人们不能不感慨2012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为“双十一”的普通一天,引爆了一场网络消费盛宴。11月11日第一分钟,“天猫网络商城”就迎来了1000万购物人群,半小时后,通过支付宝的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两个多小时后,总销售额超过30亿元。截止到24时活动结束,支付宝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191亿元。这一天,有两亿多用户登录了网站,1万多商家参与了活动,生成订单超过1亿笔,远远超越了美国“网购星期一”15亿美元的纪录。在人们惊异井喷式消费的同时,电子商务以强劲的姿态表明,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已经诞生。
一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从1999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诞生至今虽然只有10多年时间,但其发展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从交易规模来看,自2003年开始我国电子商务就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即使受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在2007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仍然超过30%。2012年网络零售额超过6万亿元,在国内消费总额占比突破4%,整体交易规模超过日本,2013年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上交易市场。从品类扩展来看,早已从信息家电(3C产品)、图书等标准化品类,扩展到了服装鞋帽、化妆品、食品、家用电器、家居百货、文体用品、珠宝配饰等,京东商城在线销售的商品总量超过3.6万种,许多家庭生活服务、政务服务都能在线上实现,线上零售与线下零售的差异正在迅速缩小。
今天,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消费日益呈现出主流化倾向,消费主体从最初的80、90后正逐步向中老年群体扩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产阶层,在切实体验到电子商务的安全便捷之后,迅速放大购买量,从一般的电子机票逐步向品牌商品过渡。电子商务正成为我国消费者日常商务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主要渠道。一些商品甚至选择不通过实体店分销而仅在线上销售。还有一些属于炫耀性消费的商品,比如钻石的购买,多数情况下是家庭集体决策的结果,一直被认为不适合网络销售,但事实上我国消费者正逐步接受从网上选购钻石,原因就在于线上销售不仅可以削减多层分销环节的成本,还可节省实体店面的高额租金和装修费,从而大大降低了售价。
网络消费的兴起直接导致了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的深化。我国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企业(C2B)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2C)四种模式,目前来看,每一种模式都有不断深化的趋势。京东商城是B2C企业的典型代表,2009年3月它的单月销售额在全国率先突破两亿元,仅仅时隔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亿元,而京东2012年的业绩目标是年收入600亿元!同时,各种商业模式也不再以孤立的形态出现,往往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适当融入其他商业模式。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B2C企业积极引入团购,以C2C为代表的淘宝网先后推出淘宝商城(现在改名为天猫)、聚划算,涉足B2C和团购模式,而以团购起家的聚美优品也在2011年开设了B2C网站。电子商务还在深刻改变和重塑着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许多零售企业正加快建构网络平台,争取网络客源,2008年百联电商OK会员发展到1500万名,网上交易额突破12亿元,成功实现网下与网上的融合。而苏宁、国美与京东商城为做大规模,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也充分显示了该领域竞争的惨烈。日前,苏宁电器已经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试图在更宽广的领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抢占未来竞争的先机。
二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99年到2002年是萌芽阶段,网民少,网商更少,以8848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折戟沉沙;2003年到2007年是兴起阶段,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开始盈利,当当、卓越、淘宝、eBay、易趣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崛起,网商从2004年的400万发展到2007年底的3550万;2008年至今电子商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阿里巴巴、网盛上市标志着B2B领域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化,淘宝战略调整、百度试水C2C市场,意味着电子商务开始优化和细分,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商纷纷跟进,PPG、红孩子、京东商城等更是引爆了整个B2C市场。
电子商务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简单来说,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可以使商家及时、准确地了解销售情况和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同时,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第三方物流又能帮助电子商务零售业打通流通渠道,显著降低交易成本。艾瑞公司数据显示,网店与实体店相比,能够节省60%的运输成本和30%的运输时间,降低55%的营销成本和47%的渠道成本。从本质上看,电子商务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通过网络,可以将地理上分散的企业组织连接在一起,从单纯的地理空间进入到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复合叠加的一个新空间。在这个新空间,信息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可以畅通无阻地流动,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交易效率。电子商务能够大大缩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有效对接,尽可能地释放市场消费能力。
而且,电子商务产业有效地推动了流通业、制造业、物流快递、宽带、支付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一种创新,电子商务通过提供新的服务、新的市场和新的经济组织方式,撬动着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商务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动组织方式变革。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生产的相对过剩,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价格竞争加剧。原有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海量营销模式受到了挑战,企业需要更多从消费需求出发来组织生产和营销。电子商务正是利用其跨地域、实时化、低成本的特性,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甚至创造出全新的经营模式,使原有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对接市场上的小批量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柔性大规模定制,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国内商品市场长期存在区域分割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有效促进全国性大市场的形成,帮助中东西部地区工业品及商品更便捷的销售,缩小地区差异,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跨区交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外,凭借互联网有助于打破国界和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屏障的特点,电子商务还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海外市场的营销与贸易提供平台,增加出口机会。
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调查显示,每增加1%的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就可带来4万个新增就业机会,每一个电子商务直接就业又可以带动约2.85个间接就业。电子商务还给人们带来了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SOHO和数字化生活成为现实,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网上旅行预订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电子商务技能的草根阶层能够通过诚信勤奋的网上经营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赢得了社会认同。
三
与世上万物一样,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不同问题我们应当有所区分,差别对待。有些问题是传统商贸领域也存在的,如假冒伪劣、缺乏诚信等,对此政府应加强监管,积极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还有一些则是由电子商务交易特性延伸出来的问题,如网关认证、网络安全等,还有B2C企业只赚规模、不见盈利的问题,从最早的8848到如今的卓越网,再到后来成长起来的红孩子、凡客都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这类问题是在商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监管部门和业界应当抱以宽容的态度,用市场的方法解决,切不可一遇到问题就动用行政手段严格约束。对电子商务产业的监管更多应侧重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确实,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商业秩序构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矛盾在加深,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传统商业企业的增长空间,也侵占了它们现有的市场。今年“两会”以来,关于向电子商务企业征税的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实际上,征税问题是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务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税收成为了传统产业寻求公平竞争的重要诉求。从国际经验来看,电子商务属于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大、风险较高的产业,往往需要政府通过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来予以扶持。美国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电子商务交易免税法案,50个州中有41个州对网络服务商免征销售税、使用税;45个州对网上进行的商品交易征收1%的消费税、使用税(远远低于常规的4%以上的商品销售税)。但随着电子商务竞争能力的增强,美国参议院今年5月6日通过的“市场公平法案”,允许各州政府对电商进行跨区征税(州外销售低于100万美元的网店可被豁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购的价格优势。当前,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确定向谁征税和征多少税、制定怎样的产业政策时,都应当以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主要考量,在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税收方案。
寻根究底,当前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阐释不足,没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前瞻性的宏观规划。缺乏理论依据和产业政策的指导造成了有效监管的缺失,许多职能部门的监管者思想意识落后,简单地把电子商务等同于商务的电子化,依旧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思想管理电子商务产业,从而导致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市场秩序还不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强化电子商务的教育与培训,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要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应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对象,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为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决不能简单搬用其他产业的发展方式,要科学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