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0日北京市即将实施的新出租价格方案中,低速等候费调整为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即早、晚高峰(7:00-9:00和17:00-19:00)期间时速低于12公里时,由之前的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价调整为加收2公里租价,即4.6元,相当于“拥堵费”每分钟近1元。(6月7日《北京晨报》)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集,外来人口众多,尽管地铁、公交高度发达,依然满足不了公众出行之需,许多人外出习惯了打车,可车到用时方恨少,据说与某些的哥的姐消极罢工有关,而司机不愿出车又与揽活挣不到钱有关。
经历了价格听证之后,北京出租车价改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新方案对出租车司机格外关照,不仅提高了起步价,而且还出台了高峰时段出车的相关政策,美其名曰“拥堵费“,而就是这个“拥堵费”,让公众尝到了心头添堵的滋味。
笔者多次往返京城,虽每次都有单位“接站”,可每到高峰时段,主要干道没有不堵车的,而且一堵往往就是个把小时,用司机的话说已经习惯了。按照新规,堵车每分钟就要让乘客多掏一元钱,这远比起步价的提高还要让人心疼,如果等上一个小时,就是近60元无辜落入了出租车司机口袋。车子遇堵不跑了,而计价器却还在跑动,“拥堵费”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这种看得见的“明补”果真能缓解打车难的症状吗?我看有点悬。
不是我怀揣小人之心,有了这张“王牌”,出租车司机们就会心甘情愿地等候通行,不用耗油照样拿钱,属于“无本买卖”,傻子也愿意干。更可怕的则是,更多司机哪里热闹往哪里跑,无形之中助长了道路的拥堵。谁都想挣钱,谁都会算账,试问出台这个政策的领导有几个经常坐出租车的?显然,这与脑筋急转弯““疥子长在什么地方不让人担心”如出一辙。
北京收取出租车“拥堵费”后,其示范效应在所难免,因为拥堵并非北京一地,一旦各地争相效仿,留给乘客的除了惆怅无疑就是一声叹息了。我很奇怪,出租车司机们每次只要喊亏,总能得到利益上的满足,而老百姓都感到吃不消呢,就再也没有人理会,也没有人愿意去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是什么混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