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屹立于北方、古称渔阳的天津蓟县,而今正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之路上。
一年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县委书记肖松时,他雄心满怀,壮志凌云:围绕“文化古蓟州、京津后花园、健康产业城”的发展定位,以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打造文化新城、花园新城、产业新城。
一年后,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行前往调研,天津蓟县处处生机:立足生态优先做“减法”,守住了青山绿水;在城镇化建设上先行先践,亮色不断,让记者感叹不已。
不能为了追赶速度而盲目进行“被城镇化”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肖松认为,“城镇化”是我国下一发展周期的动力。实现城镇化,一是农民向大城市主城区靠近;二是走小城市、小城镇道路,以小城市、小城镇为单元,配以快速交通网络,在大城市周边组成单元组合。
肖松的这种走小城市、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在他掌管的这方土地上,正化为一幅幅发展画面。
蓟县新城建设管委会副主任谢云茹,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蓟县新城规划分为建新区和老城区两个部分,建新区27平方公里,老城区30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为5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5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计划分三期实施,10年完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蓟县的终极目标。
城镇建设过程中,拆迁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让政府官员头痛的事,但在蓟县,按规划发展,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自2011年10月开展房屋腾迁工作以来,11个村2023户已完成整建制搬迁,未出现一例集访、群访事件,实现了和谐搬迁。
目前,蓟县拆迁群众安置区开工总面积达到163万平方米,45万平方米安置住宅已主体封顶,今年8月底13万平方米可交付使用,将有5个村632户2313人还迁入住,今年年底32万平方米可交付使用,将有12个村1698户5409人还迁入住;全长7.09公里的市政一期5条道路已竣工通车;学校、幼儿园、配套商业等公建设施,配套管网和绿化景观工程同步进行,同期交付使用。
“建设蓟县新城是老百姓的安居工程,蓟县充分利用外脑,聘请了高水平专业管理团队——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管理,聘请天津国际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我们同时建立村民监督小组,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谢云茹如是说。
城镇化成败在管理。蓟县县委宣传部部长陈东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了让进城农民进城后愿意留,并能留下来,蓟县县委县政府对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同的社会保障。解除农民失地后的后顾之忧,使得农民能安心在城市生活。
城镇化需要庞大的建设资金,蓟县是如何筹集的?谢云茹说,2011年4月,由天津蓟县广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航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大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了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政府授权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蓟县新城项目投融资平台,天津市国土局授权土地整理资质,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公司最终注册资本20亿元。同时,他们向国家农发行申请项目贷款80亿元,顺利通过评审,按工作进度和工程进度及时放款,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蓟县境内有个于桥水库,是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中的重要调蓄水库,是天津市1300万人民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控制流域面积为2060平方公里。为了保护于桥水库生态环境,为了1300万天津人民喝上干净的饮用水,蓟县多年来一直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天津市也把蓟县新城示范小城镇(一期)及于桥水库环境治理建设项目,作为天津市第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陈东杰认为,把于桥水库的水质保护与蓟县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战略眼光,对蓟县全力构建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宅基地换房模式:既要有房住又能住得起
谢云茹带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参观了新城的农民安置房样板。窗外是郁郁葱葱的花园,窗内洗手间、地面等全部做了装修。这些搬进来就能住、结构合理的不同户型安置房,若非亲口询问,真看不出这些即将交付搬迁农民入住的安置房,与城市居民的商品房有何区别。
宅基地换房模式是蓟县解决进城农民住房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谢云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他们按照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办法,计划在新城安置区解决7个乡镇84个村约5.5万人住房问题。
具体操作方案是,满足一般群众住房需求和不同收入群体合理需求,对主房1:1置换、附房予以货币补偿,人均住房不低于25平方米;无偿提供人均4平方米的商贸设施和人均2平方米的公益设施,商贸设施经营收入用于补贴农民物业管理费用,努力让还迁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
另外,谢云茹表示,目前蓟县占地村和库区村的土地占有率都非常低,尤其是库区村,为了保证于桥水库水质安全,经历3次无偿搬迁后,其土地都已淹没在水库下,因此他们的土地占有率很低。为了打消农民在这方面的顾虑,蓟县政府创新了一些好的做法。“我们无偿为进城农民提供人均4平方米的商贸设施,商贸设施由集体统一经营,营业收入用于补贴进城农民物业管理费用。真正让进城农民有房住而且住得起。因此,这也是如此庞大的搬迁工程至今却无一例信访纠纷的原因。”谢云茹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
“同时,我们超前谋划农民还迁入住后续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社区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针对库区农民搬迁后土地不便经营管理的事实,确定土地整体流转方案,编制入住指南,协调人保局对搬迁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推荐就业等服务,使搬迁村民安居乐业有保障。谢云茹说。
产业支撑:使蓟县城镇化走得更扎实
“安居乐业”一词说得好,只有住房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安心地继续考虑就业问题。城镇化本质上就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因此,农民进城后,不仅要有房住,而且要有活干。这样,他们才能渐渐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防止盲目发展城镇化后出现失地农民无业可做的局面,产业不能空心化,有了产业才能更好地带动更多失地农民就业。”陈东杰说。
为了给进城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蓟县政府大力发展产业园区。谢云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正在加快推进两个市级工业示范园——天津专用汽车产业园和天津上仓酒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区建设。在两年半时间里,两个工业园区落地开工项目30多个,部分项目一期已经投产。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税收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同时,我们还将在新城中导入现代服务业,为进城农民就业提供保障。经过专业测算,未来蓟县新城周边产业园区的企业能够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需要搬迁住进新城的农民为5.5万人,其中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为1.5万~1.8万人,所以未来新城居民的就业是有保障的。
然而,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去从事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工作,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战。
为了帮进城农民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蓟县政府加强了进城农民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同时也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增收能力,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蓟县人保局在对搬迁村民进行多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推荐就业等服务,使进城农民不仅有工作干,而且能干得了、干得好。
谢云茹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在培训的同时,也在帮助进城农民对接一些用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园区,二是新城服务业,三是小区物业。“因为毕竟就业是对他们生活的最大保障。新城搬迁的居民,优先考虑聘用这些人就业,而且新城本身目前也开始对外招商引资,引进的一些项目用工,也是优先聘用搬迁的农民。还迁之后,物业公司中层以下的人员也都是从搬迁农民中优先聘用,例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的工作,例如保洁、保安、月嫂等,让他们对这些工作的参与物业管理,对他们入住之后的生活也是一种促进。”谢云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