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获得急剧的发展。汽车、高楼、电网、工厂……成为城市的直观象征。人们涌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城市发展给人类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诸如污染、拥挤、疾病、贫穷……城市化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把人类置身于一系列前所未见的矛盾之前,让人们反思自身,另觅出路。
一百多年前,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英国,一颗十分爱好幻想的大脑开始无限憧憬地描绘未来,他设计了改造现状并建立新型城市形态的一整套蓝图,并雄心勃勃地付诸实践。他的名字就是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这位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凭借其无以伦比的奇思妙想,让自己的名字从此刻进了几乎所有的城市规划教材。
霍华德与明日的田园城市
1898年10月,霍华德出版了其影响世界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1902年再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针对当时城市社会的种种弊端,比如污染、拥挤、贫困等现象,提出了将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建立田园城市的设想。
霍华德指出:“事实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城镇和乡村必须相结合,从这种愉快的结合中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和新的文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更是一种宏伟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用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建设田园城市的方法,来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消灭大城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事实上,霍华德理论的真髓不在于一个美好的设想,而在于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设置的一套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为贫民窟城市建设家园城镇;为拥挤的宅院设置花园;在被淹的洼地建筑美丽的水道;建立一个科学的分配体制以代替混乱;建立一个公平的土地租赁体制以代替我们希望废弃的自私的体制;为现在监禁在贫民习艺所中的贫苦老人建立享有自由的抚恤金;在堕落的人的心田中消除绝望,唤起希望;平息愤怒的叫嚣,唤醒兄弟情谊和友好的轻柔音符;让强壮的手拿起和平和建设的工具,从而减少无用的战争和破坏的工具。这些任务可使许多劳动者挽起手臂,利用起那些由于现在没有充分利用而造成半数贫困、疾病和痛苦的力量”。
根据霍华德这种社会改革思想,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了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英国的“田园城市”实践
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在英国广为接受。从进入20世纪直到二战后英国城市的规划重建,“田园城市”思想无不渗透到决策者的大脑以及规划建设者的图纸中。
1899年,霍华德在英国组建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以后改名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1909年,国际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成立,由霍华德任主席,直到他去世。
莱奇沃思以世界上首座田园城市而闻名,其建造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生活中的肮脏和贫困以及英国19世纪末期农村地区的工作缺乏现象。为了证实霍华德的构想是可行的,田园城市有限公司于1903年开始在莱奇沃思3818英亩的土地上建造实验城市(1英亩约4047平方米)。田园城市的构想成为了现实,经营和发展这片土地所取得的利润以城市利益被归还,因而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应运而生。
建筑师巴里·帕克(Barry Parker)和雷蒙德·欧文(Raymond Unwin)被任命为第一座花园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师,运用霍华德的设计理念构建出了新的社区。他们1903年描绘的平面图中反映了土地分为商业及工业发展、不同的居住区以及一条农业带的使用原则。该规划为20世纪制定了环保标准。巴里·帕克和雷蒙德·欧文在英国相继成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先驱人物。他们一生中由于远见的设计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在20世纪早期,莱奇沃思人口数量激增,部分原因是由于1905年举办的“廉价房展”活动。该重大事件挑战了建筑师们为劳动者设计经济适用房的能力,共吸引了6万多城市游客。继最初努力吸引各企业进驻莱奇沃思之后,该城市的工业也开始繁荣起来。建于1912-1920年间的Spirella大楼为著名的Spirella束身衣工厂所在地,该工厂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工人的主要雇佣者。在其后的几年中,莱奇沃思在城市历史上经历了各种波折,其中包括地产的恶意收购。100多年以后的今天,该地产仍然按照首座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的创立原则经营着。现在由莱奇沃思田园城遗产基金会,一个作为慈善机构的工业与互助会拥有并经营。
继莱奇沃思、韦林之后,英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也都融入了“田园城市”的理念。有人把这称为“新城运动”。20世纪40年代,英国政府在首都大伦敦的外圈,规划设置8个卫星城,并扩建原有的20多座城市。此后,英国政府对新城建设做了更多的研究准备工作,1946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新城法”(The New Town Art),成为新城开发建设的指导纲领。
据称,伦敦新城建设体现了霍华德的规划原则,西方的许多著名规划师也都同意这种说法。此后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甚至加入了一张大伦敦规划图,并在图下标明:“田园城市思想运用于伦敦”。然而事实上,这些只是与“田园城市”形似而不是神似,根本没有触及社会改革的实质,只不过是用发展卫星城的办法,继续推进大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的嬗变与偏离
随着“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的蓬勃开展,其渐渐发展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除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城市以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等,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然而,这些城市的建设质量却参差不齐,或者可以说,各国各地的人们对霍华德的理解不尽统一。事实上,一直以来,《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就很少被正确理解。有些人喜欢以田园城市的支持者自居,却很少读或者没有读过霍华德的这本书。有些人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或出于自己的实际需要,对“田园城市”进行误解或曲解。于是,书中关于社会改革的方案渐渐不为人熟知,更多的人谈起霍华德,想到的只是花园社区、城市绿地、卫星城市等等。有些人习惯于把“Garden City”翻译为“花园城市”。在杂乱、拥挤的城市中,谁不想有一个花园般的生活环境?于是不少人望文生义,以为这本书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并大加赞扬,从而把一种全新城乡结构形态的伟大设想,降低为一般人常有的憧憬目标。
以美国为例,英美两国渊源颇深,英国兴起的“田园城市”运动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英国的社会变革理想在商品经济繁荣的美国并没有受到青睐,在美国,“田园城市”入乡随俗,变身“花园郊区”,大大地促进了美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1907年,布利斯(W. Bliss)领导成立了美国田园城市协会。1909年在马什(Marsh)的主持下,在华盛顿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会议。马什在会议上主张对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实行分区制,并且主张将城市规划与广泛的社会福利改革联系起来,在郊区建立包括穷人和富人的住宅区,即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从而消灭中心城市的贫民窟。
这一建议立刻遭到了小奥姆斯特德(F.L.Olmsted,Jr.)等人的反对,他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长期而有效的手段,而不是社会改革的灵丹妙药。他主张在郊区建立同质性的居民社区,将富人和穷人分开。全国住宅协会(National Housing Association)的领导人亨利·维勒(Henry Veiller)也反对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而主张建立美国独特的“花园郊区”。因为建立英国式的田园城市,就要为下层人民提供住宅,从而损害资本家和地产商的利益。美国是实用主义的故乡,而不是基金的改革思想的发源地,美国社会主义思想孱弱,资本主义市场精神盛行,因而,英国式的田园城市是行不通的。因此,小奥姆斯特德的主张在会议中占了上风。
1914年,又有人提出,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权利在只须花费其收入20%以下的情况下,就能住进一套体面的花园式住宅。维勒指出这一崇高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只有“那些收入丰裕的人们”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标准。他还写道,“城市的贫民窟不会在巫师魔杖的挥舞下变成快乐的花园”。
这样,田园城市的思想在美国就发生了嬗变,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在大城市以外建立独立的城镇,既有住宅区,也有工作区,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在美国,田园城市只有住宅区,没有工作区,只有富人,而没有穷人。因此,美国的所谓“田园城市”实质上是“花园郊区”。这样,美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就嬗变为“花园郊区”运动。
田园城市的思想还影响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城市政策。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美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再安置局的局长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曾提出要建立3000个“绿带城镇”,而在该局提交国会的报告中减少为25个,结果国会只批准了3个。最后这三个绿带城镇建立起来,它们分别是位于华盛顿市附近马里兰州的格林贝尔特(Greenbelt),辛辛那提附近的格林希尔斯(Greenhills)和密尔沃基附近的格林代尔(Greendale)。由于这一计划遭到私人企业的反对,被迫于1939年终止。虽然这一计划失败了,但田园城市思想对美国后来的城市发展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散化成为美国城市发展不言而喻的指导方针,从而在郊区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百年之后,如今,中国的西部城市成都再次举起“田园城市”的大旗,不禁让人拭目以待。或许,在城乡一体化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的成都,“田园城市”尝试会带来一次朝向霍华德的回归,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城乡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