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冬,当小岗村的严俊昌、严立坤、严宏昌等18位农民冒险地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解放了被户籍二元制度禁锢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启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的原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从此诞生了!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按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计算,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2.93%,按城镇人口计算的为44.9%(国家统计局),两者之差达11.97%,涉及人口约1.5亿。笔者认为,这1.5亿正是穿梭在中国的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群体。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将有4亿的农村人口被城市化。
1.5亿也罢,4亿也罢,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多么震撼人心的庞大群体!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亚里士多德最崇高的理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来到了城市。
长途汽车站与火车站涌动的庞大民工潮场景之壮观,震惊全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他们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最年轻、最具活力、最有创意、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创造了“中国制造”最便宜的神话。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荣景象,都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和智慧。据测算,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GDP约为2.5万元,1.5亿农民工创造的GDP就是3.75万亿元。
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是发生了诸如孙志刚被殴致死案、张海超“开胸验肺”案等不和谐事件。几乎所有农民工都有工资被拖欠的经历,甚至有血汗钱被黑掉的遭遇。笔者大胆假设:假如他们每人被黑掉1元钱,他们就为哪些黑心企业家的原始积累“贡献”多达1.5亿元的“第一桶金”。
我们可以看到,这1.5亿的农民工,大多年龄在16-35岁,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是农村中的“精英”。从封闭的农村走向开放的城市,提高了他们的组织意识、生产技能;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在落脚地成了当地企业的骨干,有的自立门户当上了“老板”,一旦时机、条件成熟,有的还带着资本、技术和多年形成的商业网络,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商办厂,扩大非农就业,发展当地经济,成为播向家乡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种子。
1.5亿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尽管是流动的,临时的,甚至是短期的,但每日都要有衣食住行,他们对教育、文化娱乐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基础设施配套等公共服务保障。可见,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可以说,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与发展壮大,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对中国的城市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敬畏劳动,正视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必须深刻认识他们对经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