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要向乡村回流
时间:2013-05-13 10:21:17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廖晓义 

  主持人李津逵:刚才听了禹明善和李昌平给我们的分享,现在咱们先请廖晓义大姐给咱们做一个分享。今年第一期城市思想者沙龙就是寥大姐给我们做的,她从生态文明走向了社会建设,在她所实验的地方乐和家园成为农民组织起来一种新方式。下面,咱们从廖大姐的角度来看郝堂的新农村实验,看看高手眼中的高人是怎么样的?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谢谢这个沙龙!首先我不是点评的,为什么说我完全没有资格来做点评呢?第一我没有当过乡镇书记,第二我也没有经济学的背景。再这里我就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对我来讲今天是一种特别系统的学习,有特别多的感受和体会。其中有两点给我特别大的启示,一个就是从经济角度来切入,叫内置金融,这个概念对我们下一步乐和家园的推进特别重要,这一切入点、这一新的模式将成为突破我们瓶颈的一个方向。另一个城市如何向乡村回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谈到我们的城市化,大家都知道我们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400年的道路,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留下了很多问题。西方城市化没有遇到我们这样留守儿童的问题,我想我们每一个享受城市化成果的人,真的应该想一想农民失去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土地。我记得一个农民工说他和老婆出来打工整整20年,孩子已经长大了,但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爱也缺少教育,这是一种痛。前几天有个新闻说一个孩子把爸爸杀了,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留守儿童;还有东北有个医院留守儿童把大夫杀了。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是需要整个民族来承担的。

  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呢?经过很多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一种不仅仅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而且找到让城市的人能够反哺乡村、让城市能够回流到乡村这样一个路径。我们探索乐和家园走进乡村,“三天在学校、两天在社区、两天在乡村”的方式,是给那些既不能随父母进城,又不能让父母回家的孩子们关爱的一种模式。代课老师辅导员,家长学校娃娃团,英体美德留文脉,耕读有意守家园。大学生到乡村以代课老师的身份教孩子们英、体、美、德,公益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关怀这样一群人,回到乡村给家长进行一些生态产业,各个方面生态养生的方面,组织娃娃团让他们能够自立。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也是很多年摸索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农村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不仅留守儿童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也解决了城市回流到乡村的路径。

  我非常敬佩李昌平老师和禹明善主任,首先,他们能够以很少的力量调动乡村资金,从老人身上发现和再造乡村资金,这个特别难得。乡村被认为是386199部队,他们却从中找到了重建乡村的力量,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禹明善谈到有理想、有才干的城里人要回馈到乡村。怎么回馈?除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我们退休的老知青这群人要下乡,从乡村走出的村民要回乡,乡村才有希望,因为乡村是需要人去建设的。现在真的到了需要呼吁的时候。我们这么多退休的人,在城市里面只知道跳舞、打麻将,无所事事,可不可以回馈自己的乡村,回归乡村。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里,乡村的人读了私塾,考了举人,做了官,发了财,老了是要回去的,叫告老还乡。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走出乡村连回头都不回一下,难道我们就没有根吗?我们这么多年在乡村建设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路,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最后有一点,我不知道禹明善和李昌平是有意不说还是没有时间说?我想,要实现乡村建设的理想,政府有两个政策需要考虑和调整,一个是公共服务,一个是投入机制。现在政府的公共服务就是不分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包揽,这种状况下其实是不堪重负。投入机制方面不能撒胡椒面,而是要支持乡村共同体的发展。

  主持人李津逵:廖老师说的非常简单,但四句话里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代课老师和辅导员,这是两种做法,家长、学校、娃娃团,留守儿童之间你欺负我我欺负你,变成娃娃团的时候结拜为兄弟姐妹,英体美德传文脉,最后是耕读游艺守家园。的确,我们今天没有告老还乡的制度。但保卫社会应从保卫乡村社会开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