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门槛”高
住农村同样“贵”
郑向东说,大家都知道,现在落户大城市的“门槛”高,其实住在农村,尤其是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居住分散的农村,生活成本同样很“贵”。
他曾经调研过巫溪十多个村,计算出如果要满足一户住在半山腰的“无电户”人家基本的水、电、交通、通讯等需要,一年起码要花2.5万—3万元:“老百姓自己交不起,单靠政府财政解决也不是长久之计。”
郑向东认为,相较于这两个极端,中小城镇无疑是下一步承载人口转移集聚、特别是流动务工人员集聚的最佳区域。
年轻农民工
要先到大城市“历练”
郑向东同时建议,现在刚刚成年的“二代农民工”,应该先到大城市去“历练”,多学技术本领,开阔眼界长见识。
“客观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占有了很多优质资源,无论是技术培训、职业教育,还是市场信息,那里都比较富集。”郑向东说,先到大城市务工,可以让新一代农民工从较高的起点出发,积累经验和财富。
“有了一定技术和资本的农民工,他们可以返回家乡的中小城镇,既当建设生力军,也在这一波城镇化发展中受益。”郑向东认为。
中小城镇要敞开大门
圆农民工“市民梦”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城市650多个,其中人口规模在20万以下的城市不到全部城市的一半。这表明,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潜力巨大。
“大城市不能无限量地承载人口,但中小城镇应该‘敞开大门’,圆农民工的‘市民梦’。”郑向东建议,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市,完全可依托县城建设一批10万至30万人的城市,让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县城市民化。
他呼吁,国家应尽快启动“小城镇、大战略”工程,加大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圆农民工的市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