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上海滩的商业拉动效应
时间:2013-03-23 11:44:29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苏小和 

   作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主要以商业的高度发达为显著特征,在产业结构的意义上,商业才是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出现和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经济学市场模型:国际贸易拉动了资源向上海的流动,包括生产性资源和人力资源,这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人口的激增,市场需求的旺盛,引发了全面的供求关系,这带来了城市商业的全面勃兴。
    自晚清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市场自由交换,是一种输入性的市场开放体系,大量的外国商业力量进入中国,拉动了中国市场资源的自由交换,上海的商业发展,也是如此。这样的输入性市场结构,催生出一种人口与资源的流动方式,甚至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大部分市场资源纷纷向上海流动,而上海的资源则纷纷向公共租界流动。民国初年的上海,虽然在外地人看来是一派兴旺发达,但在上海本地人眼里,却是一种商业的不规则的发展。法国汉学家白吉尔曾做过一个调查,以当时火爆的31个行业为例,其中20个行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商店,都分布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的中区。这种商场的自发分布,隐含着市场的一般性目的,即商业的发展,主要是迎合当时的主流消费者。毫无疑问,当时真正具有现代商业消费能力的人群,一定是外国消费者或生活在租界并且很快适应了现代市场消费方式的中国有产阶级。
    这是一种企业和企业家的分布!在这种以公共租界为主要区域的商业景象之中,一大批在民国经济史和企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商业企业得以产生。一方面,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传统商业秩序,按照街道或者区域为基础,形成一种传统商业的组合方式,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开阔的市场交换和商业企业家的集中效应。大量致力于商业交换的企业密集分布在上海的山西路、福州路、河南路和南京路。山西路集中了上海20多个专门经营女帽的商场,福州路和河南路有36家书店,占了上海书店总数的三分之一。至于南京路,当时当地,一共有203家各种各类的商场,一条南京路,竟占到了整个上海商业总量的五分之一。到今天为止,南京路依然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商业标志。
    只有看懂了上海滩的商业气象,她的背后的制造业价值,才会彰显。

   对于一个后发的市场体系而言,与制造业有关的工业格局,或许最能反映出这个市场的发展特征。和商业主要集中在公共租界不同,民国初年上海的制造业则呈现一种分散分布的状态,这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上海的城市化已经足够发达的证明。也意味着从制造业到商业,从金融业到运输业,整个上海都深深地走进了自由市场的发展节奏之中。 
   这样的变迁,是一个过程。早期,企业家们更愿意把工厂开设在虹口这样拥挤的租界区,包括杨树浦、小沙渡和闸北,大量的缫丝厂、纱厂、机器厂,都以这一带为基础。不过很快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市场的发展很快,城市的容量在增加,人口汹涌而至,制造业开始向西北边延伸,大量的工厂开始沿着苏州河兴起,苏州河两岸由此成为民国时期的上海制造业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在民国初年大概20年的时间内,上海的制造业格局得以形成,并由此形成了整个民国的工业格局。机械工业方面主要以造船厂为代表,整个上海一共出现了38家机器厂,其中8家造船厂是上海机械工业的主体,著名的江南造船厂和求新机器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民国制造业的翘楚。现代纺织工业经历了短暂的对外国企业的依赖时期之后,迅速开始国产化、民族产业化。食品加工业方面,最值得分析的是面粉厂。这种现代企业完全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日后人们非常熟知的荣氏家族,正是从面粉厂的全面建设开始,一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业的巨头。 
   关于民国时代上海的企业分布,包含着一个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现代元素。其一,中国的近现代工业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进入了专业化的发展阶段,这是市场经济体系最为重要的核心地带,表明中国的现代市场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产品形态,制造而不是流通,成为新兴市场的主要力量。第二,当然是上海的企业分布格局促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发展。这是一个常识,市场的发展,都市的形成,一定只能依靠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背后,是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迅速崛起,而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体系里,无数有创新能力,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纷纷出现。
    民国经济的黄金(1607.50,-6.30,-0.39%)时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她催生出来的企业和企业家,如今在中国人的记忆里,甚至在如今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如数家珍耳熟能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