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16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将在今年5月1日恢复使用,这也就意味着,禁止了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又可以被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中。(《北京商报》3月19日)
这个被争议和禁用了十几年的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终于被发改委解禁,从今年5月1日起又可以被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中。两年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中塑协还在为这一事件不停的激烈掐架,如今发改委的第21号令为此事做出了他们的裁决。
过去十几年中一些企业确实存在生产混乱和问题产品的安全事件,公众经过太多的食品卫生曝光事件后,对于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重出江湖心存疑虑和恐惧是完全正常和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发改委、卫生部、技术监督局、中塑协、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等部门联合搞好对此次号令的解释宣传、用数据和检测依据证明此产品的安全性和无毒害性。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就曾表示:苯乙烯可从聚苯乙烯容器进入食品和饮料中,致使人体中毒。2009年10月,解放日报也报道了十余人因用微波炉加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吃饭不成反而吸入了散发出的苯乙烯气体,导致急性中毒。这是推广此产品对公众解开疑点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一疑点和过去出现的一些质量频发事故,发改委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鉴定,拿出科学证据解除消费者的顾虑和产品的安全性论证。
一次性发泡餐盒重出江湖必须慎重,因为过去既有瑕疵,也有事实证据,所以整个从产品的原材料筛选、检验、把关、生产、试制、鉴定、销售、使用都要做出详细的具体的规定,建立完整的法律,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这个关乎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大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漏洞,一旦疏忽,就可能再次出现第二个毒胶囊事件。
原材料和成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监审和把关,才能发给准入证,发给准入证的企业必须属于信得过的大型企业,所有产品必须打上严格保密的条形码,防止假冒伪劣。采供商没有经过认真甄别,采购的伪劣产品出了质量问题要执行问责制,所以供销、采供都必须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信息进入微机进行全国联网统一管理,便于查证,一目了然,出了问题谁的问题谁负责。
对所有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商家必须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如果发现不使用规定企业产品者,进行严格处罚和整顿,严重的吊销执照,甚至承担法律刑事责任,从源头堵住违法产品的不正当销售渠道,让伪劣假冒产品没有市场,让使用此产品的商家有法可治,有法可依,有法可管,不敢违规使用。
要广泛向消费者宣传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减少因使用不当发生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和安全威胁。
要建立严格的废弃一次性发泡餐盒回收和垃圾处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安全处理,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通过再生产进行废物利用,做成安全性有保障的再制品。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出口,增加国家收入。(宋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