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化不应行政“造城”
时间:2013-02-25 17:45: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迅雷 

  从2000年开始的“造城运动”,带来的是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数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1.22万增长到2 .18万平方公里,增长78.3%;到2010年,达到4.05万平方公里,又增长85.5%。而另一方面,最近10年间城镇新增常住人口不足50%,且从2000年开始,中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开始下降。
 
  这表现为,单位面积内G D P的增势明显减缓,且这10年间所扩张的面积中68.7%来自耕地,这是对农业和环境的极大破坏。当地行政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多不顾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中国665个城市中,有将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大约有200个城市严重缺水。
 
  中国经济已步入减速发展阶段,这显然与工业化进程有关,数据表明,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台湾地区,当经济高增长阶段结束之后,下一阶段经济增速几乎减半。如果说2000年前中国的城镇化主要靠工业化来推进,2000年至今是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造城运动”双轮驱动的话,那么,今后中国的城镇化如果单纯靠造城,恐怕已难以持续下去了。
 
  我们看到,2011年的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3.15万亿的顶峰后,2012年回落到2.69万亿左右,但耕地补偿、拆迁成本等大幅上升,中央政府又在其中提取水利、教育等基金,故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获得的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也大幅减少。而且,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阶段已过,地方政府手中可供出售的土地也减少了,而且开发商的购买意愿也在下降,所以,2013年乃至今后土地出让收入及与土地财政相关的收入都将继续下降。
 
  而从地方政府负债情况看,估计2012年底其余额大致在13.07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增速达到两位数,且资金成本也很高,若按各地制定的巨额投资规划去融资,地方政府债务将快速增长,过不了几年,就会不堪重负。
 
  应该做些反思。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其中政府投资占很大比重。在政府支出(包括负债)结构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贫困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过少,而用于与民生无关的支出又过多,这其实是现有的行政体制所决定的。尽管政府转型的口号也早就提出,但转型同样迟缓。当然,这些年来已经在民生投入方面有了明显的增加,因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规定了支出比例。
 
  但新的担忧是,如果新一轮城镇化又演变成行政规划下的造城运动,则所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又将遥遥无期了。一般来讲,城市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靠自然力量:交通便利、资源充裕的优越地理环境自然形成的人口密集区;二是靠市场力量:经济发达、产业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三是靠行政力量:即依靠行政权力建立起来的区域。中国的问题是行政层级众多、权力过大、干预过强。即便中央的初衷是增加社会福利,缩小城乡差距,到了基层,往往被打着“授人以渔”的旗号,演变成与民无关的投资活动。
 
  因此,把城镇化的任务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做,是最好的选择,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冗员,节省行政费用、压缩不必要的投资项目,如何才能把福利、把钱直接送到低收入群体中,如何减少中间环节的层层盘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