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而在山东省诸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然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领和先导,他们的城镇化率已达53%,比国家平均城镇化水平高出1.73个百分点。他们以农村社区为依托,让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情况下,就地城镇化,用特有的“诸城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服务均等——让农民过上新生活
在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乡枳沟镇,靓丽的居民社区里王廷顺大爷家温暖如春。王大爷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俺们现在住着大楼房,交着保险,领着养老金,出门就是超市,看病有医务室,还能报销,生活美着咧。”
在诸城像王大爷一样住进楼房的居户已达3500多户,已经开工建设的聚合居住区可以安置社区居民9000多户。诸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让农民从居住条件上实现城镇化,“依托社区建立聚合居住区,既能让百姓住得舒心,也能腾出更多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利用。”诸城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刘炳强介绍说,聚合居住区大多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建设,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给老百姓提供服务便利。
从社区建设入手,诸城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社区,依托社区平台,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诸城以人为本,建设起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镇街和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三级网络联网运行,将149项审批管理事项的权限全部下沉到社区,让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土地流转建园区——让优势资源“开花生财”
龙都街道西土墙社区是一个涵盖5个自然村、1100户的农村社区,农民手中平均仅有7分土地,但他们的经济收入却能达到万元以上。其中的原因在于,诸城撤行政村建社区,带给农民的不仅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之相随的生产方式也跟着转变。
西土墙社区党委书记张玉国介绍说,“在我们这里,纯粹意义上的农民几乎不存在,俺们的农民都进厂当了工人。”原来土墙社区集中建设聚合居住区后,将农民的宅基地、流转土地与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在社区集中建设了占地800亩的土墙工业园,“得让老百姓有钱赚,有渠道赚钱,从角色上转变成城里人。”张玉国说,现在土墙工业园已经有28家企业入驻,2100多名农民进入工业园成为产业工人。
目前,诸城已经培育起特色产业社区112个,占农村社区总数的53.8%,有100多家工业企业进入社区到农村寻求新发展,让15万名农民就地变成了产业工人,促进了农民的就地城镇化。
变村民为“社员”——让集体资产为百姓“谋福利”
诸城依法撤行政村建社区后,把原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转换为成立经济联合社,由经济联合社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并不改变原行政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联合社内选举设立社管会和社监会,原来的村民成为“社员”。另外,在社区设立农村财务办公室,承担审核之责,在镇街设置集体资产处置招标中心,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
依托经济联合社发展集体经济,把闲置的资产通过出租、承包、拍卖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效。诸城的西土墙联合社利用120亩集体土地,投资1200万元建起工业园,年收入150万元。目前,诸城全市1238个经济联合社集体总产总额达到16.9亿元,其中有经营性净资产的经联社达到382个,占经联社总数的30.9%;经营性净资产额5.86亿元,社均达到15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