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妹翟家慧事件尚未平息,房姐龚爱爱事件又平地惊雷。这两个事件最惊人的相似处在于——户口——这个在暂住北京的外省人眼里比登天还要难搞的身份,对房姐房妹来说,原来那么简单。
这种情景以前只出现在电影里,比如当下最热映的《007》那样的间谍片中,一个间谍如果需要另一套身份,系统就会自动给他发明一套天衣无缝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之所以那么轻易能够搞到,是国家安全赋予他们的特权,而他们利用新的身份,是为了国家以及大多数人的安全。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特权,不是由某个机构或个人给他们的,而是由国家赋予的。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对某些完全不具有间谍特权的人来说,户口也像间谍一样容易到手呢?根据官方给出的调查结论,所有这些特权的开具权力都掌握在某个户籍警或者派出所领导的手里。
也就是说,在很多地方,一个户籍警可能拥有与国家同等级别的特权。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这样的结论将很多正在努力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贡献GDP的外省常住人口心目中的户口的神圣性打消了,他们会为自己的努力感到不值,按程序与法制努力的人们得不到鼓励,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往往能获得实际利益。这个结论也会带来更多投机的心态,更多的人也许会想到,我是不是也可以搞定一个户籍警,或者派出所领导?
把责任归罪于一个户籍警看起来很方便很简单很容易,很容易抚平当下房姐房妹带来的麻烦,但是这个结论带来的更广泛的危害是,更多的房姐房妹正在孕育当中,将来有一天会爆发。
事实上,承认户籍管理出现了向特权倾斜的漏洞,看起来很危险很重大很可怕,反而是最简单、最易行的办法。因为只有让大多数人明白,这些只是特权带来的贪腐,是政府反对并打击的对象,而不是制度可以长期去钻的空子,人们才会重新对制度产生信心。
上层管理部门同时还应该想到,房姐和房妹事件,凸显了户口的特权价值,在当下房屋限购、车辆限号的城市管理中,户口特权,正成为贪腐滋生的温床,与户口特权相关的贪腐案件将呈现高发。而应对这种高发,不应该只是舆论反腐的被动状态,来一件处理一件。对于当下户口管理中的特权漏洞,其对民众信心的伤害正在广泛形成。只有从制度上做出回应,才能够解除民众普遍的愤怒与失望。
面对特权之间的黑暗流通,细心的人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比如说,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管理的时代,一个个人(如户籍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特权呢?大到上户口,买经适房,小到买车票、入学,每一个可以用数字化管理的权力,为什么还需要为个人留出过于巨大的管理空间呢?答案是,特权阶层,特别是掌握巨大实际利益的部门,并不愿意将个人掌握的权力顺利地赋予数字化网络来管理,所以,即使是应上面要求建立了数字化网络系统,这些系统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需要人工来填补漏洞。
这里的启示是: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一个权力部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建立,在建立时,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来监督其系统是否对大多数民众公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