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鞭刑打不出法治社会
时间:2013-01-31 11:06:05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舒锐 

    刑事犯罪高发怎么办?如何对犯罪嫌疑人形成长期的威慑力?列席省人代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昨日贡献了一个建议:引进新加坡的“鞭刑”。他表示,还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这一呼吁。(1月30日《南方都市报》)

    陈代表的提议听起来的确有些雷人,“听罢此言,全场爆笑”。同时,众多网友也达成了几乎“一边倒”的反对之势,其中还有不少的讥讽。然而,笔者看来,我们不能仅仅把这当成一个笑话。比之某些只愿意在“两会”中沉默寡言充当“小学生”的代表而言,陈代表的提议虽有争议,但也是在履行代表的建言职责,即使确有不妥,也有积极一面。

    在法律制度并不那么健全,法律至上观念并不那么深入人心的当下,任何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对法治如何构建之思考的话题都是有意义的,不仅能让法治理念越辩越明,也能促动公众为之而思考,增加公众对法治的参与感。

    笔者赞赏陈代表提议的行为和勇气,但并不赞同其内容和论证方式。陈代表以新加坡法治的成功来证明鞭刑的可行性,我认为鞭刑打不出法治社会。

    一方面,法律制度的移植或改变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否则就将南橘北枳。而最基本的实际情况就是当地大众的接受程度。新加坡的刑法制度源自英国和英属印度的刑法,自确认鞭刑这种以“肉体”折磨为主要方式的刑罚后,中间并没有发生任何的阻断或取缔。在特定条件下使用鞭刑已经成为了一个传统法律习惯,至少在大多数新加坡国人心里,这并无不妥。

    而我国从1910年5月,清末颁布《大清新刑律》,肉刑就被废除,自此再也没有恢复。百余年来,肉刑是野蛮反文明的刑罚之观念渐入人心,我国也签署过一系列禁止酷刑和一切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行为的国际公约。这种人心向背很难再因为突然地增设鞭刑而发生改变。也许这也是“全场爆笑”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在古代中国,肉刑的实施较之新加坡的鞭刑可谓过之颇甚,既有“墨劓刖宫大辟”等“主流”奴隶制五刑,更有“炮烙、醢脯、凌迟、车裂”等更为残忍的“非主流”肉刑。可是,这些并没有推动法治社会的建立,也没有达到陈代表的“减少犯罪率”的效果。原因在于在“刑不上大夫”,“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等法律人人不平等观念下,法治只能是天方夜谭。

    放之新加坡也是同样的道理。新加坡之所以能建成“法治强国”,并不在于其实施了鞭刑,而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及执法必严的法律实践。如在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发出公开呼吁,希望新加坡政府能宽大处理一名在新加坡涂鸦的美国青年,然而,政府不顾克林顿的恳求,断然对这名被控犯有“肆意破坏公共财物罪”的美国青年施以鞭刑。这就是新加坡法律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与其“临渊慕鱼”羡慕新加坡的鞭刑制度,倒不如 “退而结网”,编织一个疏而不漏的“法网”,不再有漏网之鱼逍遥法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