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众要求高还是环境越发糟?
时间:2013-01-18 10:48:50  来源:南方网  作者:普沙岭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7日联合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蓝皮书显示,2012年,近半数人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但民众需求表现出层次进一步扩展、标准大幅提高的新特点。(见1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活欲望与生存标准年年“水涨船高”,倒也符合进化论;再说要求日子精致一些,环境优化一些,社会不就是在这种“矫情”的标准提升中实现进步的吗?但且慢欣慰,仔细咂摸咂摸,我们果真就可以这样理解吗?

  “民众需求标准大幅提高”的研究结论,原话为“民众对洁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条件、保障健康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交通、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成为基本需求。”事实确是如此,可凡事经不住倒过来想:到底是民众的欲望“得寸进尺”,还是因为空气和水、食品和环境变得越发恶劣,才引发公众对其强烈关注?

  空气、水、食品,作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材料,本不应成为一个“显命题”,可近年来我们对其感受强烈:2012年,有多少城市遭遇“不适宜出门”的灰霾天气?有多少关于水污染“不适宜饮用”的报道?有多少起食品不安全的新闻?正是因为空气让人不畅、水让人不爽、食品让人不安,才会有进一步的标准要求。与其说这是水涨船高的欲望,不如说这是对基本生产底线的坚守。比起其他诉求,这种对喘气喝水、吃饭活命的基本生存条件的要求,不是提高了,恐怕要算下滑了。

  这是较真、抬杠的文字游戏吗?我毫无此心,反倒觉得有人在做文字游戏:近半数人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反过来说,是不是可以表述为“超半数人对生活现状感到不满意”?这种表述容易掩盖掉沉重的社会现实。没错,这些年我们经济大发展,GDP世界第二。但干啥事别不算成本,资源怎么被浪费、环境怎么遭污染、水和空气质量怎么变差?如果总是一本糊涂账,何年何月才能有个清算?不管是工业、汽车污染,还是生态污染,不管是食品监管问题,还是工业化大生产对生存环境的威胁,都要逐个把问题琢磨透彻。空气、水、食物,已经最逼近我们的感官了,这是大自然的警醒,我们岂能不以为然?

  直面社会心态,最经不起“鸵鸟心态”,躲避矛盾与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而学者的研究就是要找到社会的痛感,提醒大家警惕。民众满意不需要重复歌颂,不满意、不幸福之处,才是管理者当反省、发力之所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