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志华荣膺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
时间:2013-01-10 16:01:30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顾晴 

    城市化网讯(记者 顾晴)1月6日在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荣膺2012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

    据了解,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评选活动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年度公益性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根据人物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智力贡献、技术贡献、就业贡献、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十几个参数进行综合考核。

    据峰会主办方透露,陈志华先生矢志不渝地为保护中国乡土建筑所做的贡献是他获得这一殊荣的根本原因。据了解,20岁时,有感于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城奔走呼号,陈志华主动要求从社会学系转到建筑系,成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学生。退休之前,他已经是著名的外国建筑专家。但告别讲台的日子临近,即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对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建筑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机,他决定将余生投入到中国农村的乡土建筑研究中去。

    1989年,陈志华与李秋香、楼庆西一起开始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保护”方式。20多年来,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他们对全国近50处研究点展开了考察工作,出版了40余部专著,如《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楠溪江中上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张壁村》、《福宝场》等。在他们的努力和影响下,2007年4月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乡土建筑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100多位专家学者倡导全社会关注乡土建筑,重视对乡土建筑和它所体现的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会议通过了国内首部关于乡土建筑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中国乡土建筑保护——无锡倡议》。   

    如今,为了抢救正在迅速消失的乡土建筑,这个年迈的“80后”,仍然坚持用他那仅剩一只眼的视力,行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风尘仆仆,不顾乡野颠簸的艰苦,不在乎冷遇和拒绝,带着研究生奔跑于大江南北,深入一个个古村镇,调查、测量、交涉、争论……

    陈志华认为,乡土建筑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建筑所记载的中国人民的历史,特别是下层老百姓的历史。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从这意义上来说,乡土建筑作为乡土社会的史书,正好补充了半本历史。因此,各级政府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持之以恒的决心,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既注重对古村落的活态传承,又防止过度的开发,正确地面对历史与现实,正确地处理经济与文化,正确地看待遗产与利益,正确地评判政绩与公益,寻找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中国之路。

    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年度会议,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峰会立足于今日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以“人的城市化”为主题,力求多角度解读、剖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总结成功经验,“让中国城市化造福全人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