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红会监督,仅有名人是不够的
时间:2012-12-11 16:01:52  来源:钱江晚报 
    在中国红十字会日前成立的社会监督委员会中,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担任社监委主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担任副主任,王振耀、白岩松等15名各界知名人士担任委员,引人关注。

  当今提及红会,不得不说郭美美。她让红会公信力急剧下降,接受的捐款数大不如从前,甚至于献血这与红会挂钩的事,也受到影响。自然,将一切归罪于郭美美,是荒谬的,一切的根源仍在于红会本身的机制设置。

  当红会公信力不断下降,甚至成为网友不断调侃的笑料时,红会要重建公信力,的确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红会来自这方面的努力,也并不少见,较之于从前,已有不小改进;另一方面,红会一直在“求社会监督”,也在自我完善监督体制,就如当前红会的监督委员会,上一届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这一届,几乎全是知名人士,而且涵盖甚广,这可谓不小的改进。

  但是,即便红会努力了、前进了,其依然难以让公众满意,继而重树社会公信力,只因其机制设置落后公众期待甚远,一则,透明机制虽已设立,但仍然漏洞百出,这更加剧了公众的质疑;二则,此次监督委员会虽然是名人了,但名人并不等于强有力的监督,更何况,这背后尚有诸多不明之处,如为何选择这些名人?这是如何邀请的?有没有经过选拔过程?如果没有,那算不算“内定”?如果是“内定”的人选,又如何代表社会监督?

  此类疑问,挥之不去,毕竟,红会监督委员会选拔过程的“暧昧”,已经让公众对监督委员会的期待减损大半。更何况这监督委员会还是2009年建立的,如今正好是换届时机,前三年作为寥寥,如今换成“内定”的名人,就期待有180度的转变,的确难以让公众抱有极大的期望。

  要拯救红会的监管,仍需从选拔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开始,这里的委员,需要的不仅仅是名人和专业人士,而是要通过社会选拔出来的,对监督红会有着极大热情与责任感的人。如果,仅凭红会自己邀请、内定,这样的监督委员会恐怕仍是“自我监督”。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