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村学校消失”的城市化成本提醒
时间:2012-11-19 11:44:15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王聃 

    农村学校过度撤并的消息再度被关注。日前,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1月18日《京华时报》)

    之所以说是“旧话重提”,是因为至少是在去年底,该话题就因接连发生的血色校车悲剧而被舆论所重点提及。早在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但十年过去,不规范的过度学校撤并现实,不仅造成了农村学生上下学难,寄宿的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甚至还带来了乡村文化的断裂和损伤。以至到今年9月,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农村中小学撤并要听取多数家长的意见,已经撤并的学校,“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

    重提“每小时消失4所农村学校”,无疑既是在展现对过度撤并现实纠偏的迫切性,也是在倒逼社会进行回望式的省思:较之农村学校的撤并是否必要?原本的政策善意,为何异化为如今脆弱的农村教育生态?前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只是在十年前,学龄人口大量减少的状况也已出现;但关于农村学校撤并举措的异化,从表面看是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跟上所致,本质上却离不开城市化成本分担机制的不合理,这是撤并乱象的主要成因,也是不可忽视的纠偏终极指向。

    不错,农村学校撤并政策缘于学龄人口的大量减少,可大量减少从何而来?适龄孩童减少是主要因素,但它更缘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下,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化转移,青壮年农民工的子女也成为小候鸟,就读于城市的学校中,造成农村适龄孩童的大量减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显得“相对过多”;另一方面,因为传统意义上城市疆域的拓宽,乡村本身也在经历城镇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育资源更集中,更有“聚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是必然的,农村学校撤并也是必然的,但作为一种基层改革,农村学校撤并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上。

    一个政治学常识是,改革并不总需要由部分人承担成本,对可能的成本转嫁要建立起补偿机制。对比农村学校的撤并政策,一切却又是另一番模样。学校撤并,即意味着学生上学路更长,安全成本更大;一些学生不得不在校住宿,无形中带来经济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住宿的低龄学生还必须承担起心理教育缺失的无形成本,乡村秩序也因底座式的学校教育减少而受损。这些都是可预料与提前制度性防范的成本,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多无实际的补偿举措,种种成本最终都转嫁给学生及其家长,他们无法一身独受,学校撤并也自然会带来不可避免的乱象。

    欲改变农村学校的迅速消失与撤并乱象,当务之急显然是建立起合理的撤并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表示,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政策和经费倾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合理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重视农村教师本地化,在农村地区建设小规模学校。这些大方向是不错的,但要令其真正奏效,需要的还是严格的责任惩处制度。要令管理者真正“上心”,还必须有行政规定上的“高压线”。“每小时消失4所农村学校”是警醒,亦是提醒,无论如何,城镇化都应是一个整体“增益”的过程,城镇化带来的乡村适龄孩童急剧减少与乡村学校相对过剩的矛盾,只能经由与城市化同步的成本调节机制来化解。如果忽略与故意无视这样的前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乡村教育只能成为被放逐的孤舟,学校不在,乡村重建的希望也会一叶飘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