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俞正声:一年来上海房价地价均处于历史高位 潜在风险加大
时间:2009-12-31 09:17:27  来源:东方早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在12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上海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年来上海房价、地价上涨过快,均处于历史高位,潜在风险加大。

这是上海首次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昨日,俞正声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发布。俞正声强调,要以规划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居的需要。

改变“土地财政”

俞正声指出,虽然今年财政增长超出了原来的预期,但收入结构仍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地依赖于房地产业。

此前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1月1日至12月22日,土地出让金收入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天津、广州,总金额是2007年的2倍。五城市中,上海排名第一,土地收入超过900亿元。

俞正声强调,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障民生需求;必须研究制度性举措,克服对土地收入的偏好。

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不久前警告:“土地财政”的实质是购房者通过银行将钱“借”给了政府,政府拿钱去搞基建,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开发商顶着政策变化的风险参加一场豪赌,购房者则背上沉重负担。

俞正声表示,过高的房价、地价不仅不利于民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也都有极大的危害。

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传统工业外延式发展已十分困难,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质量、品种和效益的提升艰难而紧迫,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短期内还难以显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力度需要加大。

“住宅是民生之重”

俞正声强调,民生始终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就业、公交、养老等民生问题,都要着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是上海群众,特别是年轻人最为关注的大事。推进住房体制改革和住房建设,既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也要关注民生的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回应各方面的愿望,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职责。

俞正声表示,房地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应使其健康平稳发展,但也要看到,住宅是民生之重,发展房地产业必须与解决好居民的住宅需求相结合。在工作举措上,要积极采取多种办法,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至少开工2000万平米住宅

俞正声指出,保证每年有足够的住宅土地供应量和开工面积,这是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的一个关键性举措。明年要保证至少2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开工面积,抓好规划落地,抓好开工建设,要作为重大措施加以落实。

事实上,上海近几年住宅的供应缺口一定程度上由于前两年的开工不足导致。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楼市开发量的历史峰值出现在2004-2005年,这两年的新开工住宅面积分别达到2669万平方米和2486万平方米。随后逐年下滑,2007年和2008年的新开工住宅面积分别只有1634万平方米和1762万平方米。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年大部分时间里,住宅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市民基本住房保障问题依然被当成重中之重,加大商品房建设的同时,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量将达到全年总量的6成以上。

俞正声表示,明年要增加各类保障性和租赁住房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住房、配套商品房、单位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开工面积,争取开工面积占到全市住宅年度开工面积的60%以上。

俞正声要求,要加大旧区特别是危房改造的力度,这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解决民生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为大部分群众所企盼和欢迎。要明确明年和“十二五”的目标,运用新的改造机制,注意处理协调好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

“形成住房建设发展纲要”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措施中,俞正声表示,要适当控制需求。对境外人士购房要严格执行原有规定,对投资性住房要按照中央政策严格予以控制,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财税政策。

俞正声强调,要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昨天,上海正式下发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五部门《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税收信贷政策调整、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四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将上海去年年底出台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取消,以防止楼市的投机化倾向。

俞正声强调:“我们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市住房建设发展纲要,对未来住房建设明晰方向、明晰性质、明晰目标、明晰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并作为我们‘十二五’住房建设的方向;要以规划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居的需要。”

上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在发展中实现转变。比如,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就要着力在金融、航运、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中寻找新突破,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新空间,提升服务业辐射功能,发展高端型、总部型、离岸型的服务业,发展服务外包和文化产业,以及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新领域新空间。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就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信息产业的新发展,占领新能源、新材料的新高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捕获新机遇,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形成新的增量。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化,就要着力推进一批新城和新市镇建设,紧密结合轨道交通网络、大型住宅区和试点城镇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功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必须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转变。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必须放到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大局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必须在扩大开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实现上海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明年举办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努力使世博会成为推进上海发展转型的契机。要下决心调整外贸发展方式,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装备制造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使上海成为中国最佳国际贸易交易地。

三是必须在发挥优势中实现转变。上海优势有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智力密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多、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氛围。二是开放度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与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城市联系密切,具有广阔的腹地,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三是商务环境好,商业发达、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特别是上海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商业习惯、商业作风,讲规矩、守信用、做事精细。四是有“四个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和中央政策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挥好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化为上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上海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是必须在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中实现转变。人民生活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恰恰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重任。我们应该更好地发现、重视这些需求,不仅仅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应看到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准,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妥善解决因生产布局调整、落后产能淘汰、旧区改造和建设中涉及城乡群众利益问题,关注新形势下出现的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二元结构”问题,切实做好就业、安居和保障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水平。

五是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保障,转变发展方式成效不明显往往与改革不到位有关。要切实淡化“唯GDP”的目标导向,建立新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确定一些可以衡量发展方式转变深度和广度的指标体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