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农村建设“跃进”:盲目城市化催生假市民
时间:2012-10-11 13:10:26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今年以来,年近70的山东某县农民老魏做了让他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两件事:拆掉居住多年的老宅,在当地政府规划出来的地方建新房。

    在拆掉老房子之前,老魏的生活和大部分农民一样,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些鸡鸭牛羊,家门口的几亩地种上蔬菜,菜收获了就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

    这样的生活谈不上富裕,但在这个近一亩地的小院子里,老魏两口生养了两男四女六个孩子,如今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如今一家已是四世同堂。用邻居的话说,就是“命够好的”。

    然而,新农村建设的“风潮”打破了小院的宁静。自去年以来,便有传言说要建设新农村,将周围几个村庄拆掉合并建成一个大村,当地政府在电视上的宣传叫“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起初老魏还不相信,认为肯定是和以前的很多事一样,都是一阵风,过了这阵风就没事了,“毕竟拆房子是大事,比有生以来经历过的任何农村变革都大,不是说拆就拆的”,老魏认为。

    然而,今年春天,周围的村庄已经陆续开始拆除。当村镇的干部拿着合同来找他和村里人签字时,他终于相信,这样的事终于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十二万五千元的拆迁补偿,三分地的宅基地补助,还得减去三分耕地来换取”。这样的搬家标准让老魏一万个不乐意,更重要的事,拆迁款只给了一半,另一半什么时候给不知道,盖新家还得自己掏钱,在当前的物价下,即使全部给清也不够盖一座新房子,同时新家比原来的老院小了一多半,很多鸡鸭、农具没地方停放,离自己家的几亩地又非常远,原来走着就到的菜地现在得骑车很长时间,这对年近70的他是个很大的负担。

    如今,老魏的房子只盖了一半就扔在了那里,一个原因是没钱了,另一个原因是病了,住进了医院。

     与老魏家不远的一个新农村建设点,则采取的是统一开发模式,由相关组织按照某一风格建设新楼房,然后再由村民自愿购买。而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实地了解,该楼房仅卖出去几套,大部分长期闲置在田间地头。

    据村民告诉记者,房子不好卖的原因除了太贵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质量太差,村民很多都是搞建筑的,“眼皮子底下建起的房子蒙不了人”,村民说。

    更让村民愤怒的是,号称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在老房子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而新农村建设却占用了大量耕地,此举被很多老年人骂为败家子。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很多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并没有得到正式批准,很多都是违规占地开发,对此本报曾对河南、安徽等地的违规情况报道过。

    目前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将农民住房拆除,合村并点,让农民住进楼房,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农村住房改造规模空前。

    其中,对农民住房补偿过低,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售价过高是最要矛盾,导致农民还得倒贴大量房款,导致很多人无力承担购买、搬迁、装修楼房费用,必须借贷,结果一拆返贫。

    还有一个让村民痛苦的问题,有的新农村建设开发的是和城市一样的楼房,在很多地方被称为“洗脚上楼”工程,然而,由于部分村民还保留着部分土地,依然从事农业生产,如何将家里的拖拉机等生产工具摆放在楼房里成了难题,而习惯养殖鸡鸭牛羊的农民如何将这些宝贝赶上楼房也是一件难事,有的地方就出现阳台养鸡、养羊的现象,邻里矛盾凸显。

    “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保障”。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同时,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妥善安置好农民的问题,导致了三无农民的出现。在此情况下,即使“洗脚上楼”后,很多农民只有背井离乡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造成新农村出现了楼房闲置的问题。

    那么,为何中央下达的保障房任务受地方政府抵制而新农村建设却受到很多地方的热捧呢?据了解,新农村建设每从农民住房中腾出1亩地,有的地方就有数额不菲的补贴,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以获取收益。农民被集中规划到大型社区后,可以将农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约经营,即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规模化经营,失地农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户当“农业工人”。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农民出现消极参与甚至抵制行为,认为不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现实,对大量农民住房拆除,是对农民财产的侵犯。

    而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质量也让农民不满意,认为其安全和使用年限远没有农民自己盖的房子质量高、寿命长。一旦地震“万人村”就会变成“万人坑”,为此产生了很大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与农民相比,沿海一些地方的渔民也受到了冲击。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江苏某港口城市采访时发现,由于填海造地以及港口的建设,当地政府统一开发建设楼房来安置渔民,以前的渔村变成了现在的社区,而很多渔民依然还在出海打渔,于是小区里、阳台上经常晾晒着渔网,远远看上去小区像个蜘蛛窝,导致很多祖辈以出海打渔为生的渔民们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

    “农村就要像个农村的样,过分追求城市化对农村是个灾难”,采访中很多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虽然住进了楼房,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反而造成了不便。

    当地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当地正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群众积极性也不断升高,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是在中央决定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部分地方却没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与要求,对基层必要的了解和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倾向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要逐渐改变干部下乡的形象从“要钱要命”到“造福送物”中来。

    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对此国家专门提出了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

    专家认为,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而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是肯定不行的。

    据统计,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应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面对问题,有专家指出,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中国广大农村若是都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微型城市,还将一大批农民异化成“种地没田、打鱼没海、放牧没草、生活没保障”的假市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