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麟绘画作品捐赠展》开幕式现场
《方召麟绘画作品捐赠展》很受欢迎
“方召麟绘画作品丰富了我们国家博物馆馆藏,为国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9月28日,在《方召麟绘画作品捐赠展》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如是说。
据介绍,《方召麟绘画作品捐赠展》从9月28日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为期一个月,将向观众展示方召麟从艺八十载的艺术成就。此次展览共展出方召麟绘画精品56幅,其中30幅将在展览结束后由方召麟艺术研究会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方召麟是20世纪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女画家。她早年学习古法,风格严谨。在确立个人风格之后,所画稚拙朴茂,笔法苍劲,童心袒露。在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方面,她出入传统,引书入画,骨气洞达,墨香流衍。由于留洋的经历,她的艺术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神韵之美,大胆构图,往往在似与不似之间,出于常人构想之外。她的画小者不纤弱,大者不空泛。凌厉激扬,散藻漓华。山舞海歌,奇崛深质。方召麟先生的画貌似程式,而自由鲜活,大气充盈,往往于程式之外,不拘一格。
据悉,方召麟是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的母亲。她1914年出生于无锡世家,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后定居香港。幼年受国画大家钱松喦、陈旧村先生启蒙,又拜师岭南名家赵少昂先生,中年入大风堂拜师张大千。转益多师,终成自家独特面貌,在20世纪中国书画史上彰显个性特色,独具风采。
作为国际画坛知名画家,方召麟曾先后在我国香港、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合肥、无锡等多个城市以及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举行过画展。目前,世界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高等学府收藏方召麟的作品,其中有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国可伦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三藩市杨氏博物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链接:背后故事
方召麟的艺术人生
1914年,方召麟出生于无锡城这一个知名工商业者家庭,她的父亲方寿颐由于面貌、体型酷似一位民国初年的军阀,被另一个军阀派出的杀手误杀于自江阴返回无锡途中。这时,方召麟方11岁。她的母亲王淑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用她那勤劳不倦的行动和“人生须要努力”等缄言教育年幼的子女。
方召麟童年时就读于竞志女学,她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学业各科成绩均名列班级前茅。她自幼就酷爱绘画,毕业后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受业于著名画家钱松、陈旧村门下,攻习山水、花鸟。未几,她笔下的花鸟虫鱼趣味盎然,引起无锡画坛瞩目。不久,在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师从徐悲鸿的花鸟画家杨建侯,暑假时回乡在无锡公花园举办白浪画展,方召麟的作品入选,展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1937年,方召麟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欧州近代史。1939年,欧州战争爆发,她经挪威、纽约返回上海,不久去香港。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又逃亡重庆,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又回香港。国难家仇,颠沛流离,使方召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达十年之久。当她的生活刚刚安定重新攻习书画时,她的丈夫方心诰于1950年突然因病逝世。方心诰本是一位爱国将领,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弃戎从商,在香港经营一家公司。方召麟怀着巨大的悲痛,经营丈夫留下的公司,抚养教育子女。正如她的长女陈方安生所说:“在我眼中,母亲热爱艺术。较早时,尽管受到环境逆转以及家父去世的双重打击,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积极地追寻理想。”
方召麟在肩挑经营公司、抚育子女两副重担的同时,师从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学习画艺。一方面她将公司经营得井井有条,业务日增;另一方面经过刻苦努力,画艺与日俱进。1951年就与赵师在京举行联合画展并出版了《方召麟近作集》。第二年又与香港画家在新加坡举行画展。她的画艺在香港以及日本、东南亚的画坛上崭露头角。
为了追求更高的画艺,1953年,方召麟拜当代著名画家大师张大千为师,在张大千的指点下,她的画艺愈益精进。张大千教导她,绘画要追求不断创新、更新,做到每一幅画都要令人有“生”的感觉。张大千以我国画史上的石涛、金冬心和当代齐白石,法国的毕加索为例,对方召麟说:“巧不如拙,一幅画能有‘生’与‘拙’的境界,就比别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厌。”张大千的指点,使方召麟茅塞大开,她对石涛、金冬心、齐白石、毕加索等人的画论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对他们的作品再三进行了品味。尤其是她对石涛《画语录》读了又读,惊异地发现,这位300多年前的大师,就提出了“无法而立,乃为至法”的主张,“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对于采写的物象“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不拘泥于似与不似,追求的是“不违其心之用”的象外神韵,这位大师留下的作品幅幅面目不同,写实、抽象皆俱。他的山水画如他所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后“山川脱胎于予也”,“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自称为“大涤子”,方召麟从此“与大涤子游”,在作品中追求“生”意与“拙”趣。她曾把一幅山水画题《为无法之法》,画面用浓浓淡淡的墨,粗笔横擦出远远近近的山峦,山与山之间留有余白,纵横曲折地隐现萦回之水流。下方用浓黑的笔墨拖出一片平坡,平坡上用写实手法画了二三小屋,数株树木,山脚上是一片茂密的丛林。画幅上方的题跋透出了画家的笔意:“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若谓画山水必用皱法,是拘泥于前人而不化者也。此幅随山川之变化,依天地之大法,乃陶冶心灵之作。石涛所谓法自一画生,而画随自我成也”。
方召麟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创新,有人对她的作品曾有这样的评价,说她是“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从作品总的面观来说,可能大体上是这样;但就每幅作品而言,则是幅幅有变化,幅幅面目不同。
方召麟就是这样地在追求不断创新的艺术道路上探索,成长。先后在英国里茨大学,伦敦梅百乐画廊,瑞士洛桑举行画展。在此期间,她观赏了一批欧州名画。
方召麟自小酷爱书画,也爱好文学,深知两者相辅相成。书卷气是我国绘画艺术的一个传统,因此她即使在国难岁月里,曾搁下过画笔,但从未放下过书本。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1954年入香港大学攻读文史,在不惑之年,竟然以惊人的毅力,一年就完成了四年的学业,且成绩优秀。1956年,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楚辞》,历时四年。由于对祖国传统文学修养越来越深,她的书画境界也越来越高,先后在香港、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澳利迈大学、纽约坚尼地画廊、加拿大苗地可画廊、德国慕尼黑大学、新加坡等地举行个人画展,引起了一片赞誉声。
20世纪60年代,方召麟的8位子女都已长大成材,有的继承父业,有的成为医生。长女陈方安生进入香港政界,成为知名的女强人,香港回归祖国担任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长。
方召麟摆脱了公司业务后,专心致志于书画的创作和探研。她写字作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日临池六七小时,纵病亦从不间歇。少则写书二三,多则绘画六七。”勤学苦练,锲而不舍。1967年,她的作品与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吴作人等人的作品一起,参加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近代画展》。
1970年,方召麟到老师张大千旅居的卡密尔侍奉老师一年,日日聆听张师教诲,观赏旅师收藏的中外古今名画,创作了一批极富新意的山水画。1971年在香港举行个展时,画界对她蜕变的画风给予了高度评价。
方召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旅居海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山水草木,在中美建交后不久,就近不及待地回到家乡探访亲友。自1972年起,她回国返乡20余次。尽情饱览了太湖景色、长城风光,黄山奇峰、华山绝顶、泰山日出、三峡湍流……足迹遍及北国南疆。一幅幅师法造化,孕育心胸、描绘祖国、家乡壮丽山川、风土人情的作品在她的笔下涌现。于国内多个城市举行画展,在我国画坛引起强烈反响。
我国书画艺术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书画同源”。书法和绘画都是用线条构成的。方召麟深谙其中奥旨,她的书法与她的绘画一样,大气磅礴、苍茫天真、笔力雄奇,遒劲浑厚、风云挥洒、豪气逼人。她常常将书与画融为一体,乃至画过几副题为《书画同源》作品。如有一幅书画。画面中间画了数十相杂于树木中的房舍,左右空白处滚洋洋洒洒地书写了100多个淋漓大字,表达了她对书画艺术的观点:“作画之道,以眼观察外,必须以胸去扩畅仓罗,用心来重新认识。若一味对景描绘,凭物临摹,便可能流入悦目甜美之境,技巧精妙,而朴实之趣渺然。近游三峡,,亚尔卑士,蒙勃朗诸山,壮丽中有古朴浩然之气,以胸为之扩畅,浑然思古焉。”
方召麟年入古稀之后,笔力更加雄健老辣,意境越发富有哲理,画风愈益朴质多趣。她的老师钱松看了她这一时期的作品,欣然写下这样的字句:“今读召麟仁棣画,浑厚质朴,拙趣盎然,笔墨全从造化及书卷中来,诚可谓大巧若拙者。静观之余,不胜钦佩。”20世纪来,日本富士美术馆以《方召麟的世界——大地与生命的赞歌》为主题,举行了方召麟个展。著名诗人池田大作看了展览后评价方召麟“她创造的世界浑然天成,其中有超越生命的深逐哲学和诗篇,看那充满大雅之趣的自在笔触所创作的作品,仿佛天地、山川草木演奏着美妙的和谐,人和动物怡然嬉戏。画中有歌,歌唱和平。”
方召麟创作于1979年的《大雪飘》
方召麟创作于1998年的《普天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