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方创琳:城市群将主宰未来中国城市化
时间:2012-09-24 11:36:38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2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年会(秋季)”活动于2012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方创琳:各位来宾下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只有建好城市群,才能富强全中国”。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个观点是中国的城市化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第二个标题中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是中国的城市群。第三、只有建好城市群,才能富强全中国。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行了6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目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达到41.6%,这个水平跟世界的城市化水平相当,整体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符合城市发展的四大阶段性的规律,这张图反映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超过60%。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对中国与世界产生深远的应该,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的最深刻的两件事儿,一个是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所以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了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了世界城市化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城市化的战略,这既是对国家作贡献,也是对世界作贡献。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说中国的城市化是不是赶出来的城市化,是不是撑出来的城市化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因素。但是,这些情况的出现绝对不会说中国的城市化是一种伪城市化的现象,我们坚决反对片面用伪城市化的现象否定中国城市化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但是,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对未来确实有很大的压力,这反映了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压力的状况,表现在过去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所消耗的能源是6970万吨标准煤,作为的生态环境的压力是2.34%。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化再增加一个百分点,它所消耗的水量达到32/立方米,能源达到2万吨标准煤,这样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达到5.68%。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出来未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一个城市群的概念,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中国城市化的主题空间形态。什么是城市群?就是在科技的特定地域范围里面,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或者特大城市为基准的构成单元,只要在城市群里面的各个城市,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或者环保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这样未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将推动人口与生产要素急剧形成高密度的空间区域,这个空间区域就是城市群,因为城市群正在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的地域单元,影响21世纪全球新的格局。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连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07年的时候重要的城市群占全国面积的52%,集中了全国一半的人口,78%的经济陈处,68%的内资和92%的外资。所以我们说未来城市群是国家资金重点流入的地区。

  我们采取同样的以后办法对中国城市群的识别标准做了一些判断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群将形成14+6的新格局,重大建设五大国家级的城市群,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同时还要稳步建设九大区域性的城市群,同时还要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方性城市群,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群。这样每一个城市群的个数和范围已经在这个图表示出来了。

  未来的中国将是城市群主宰的中国,未来的世界将是城市群主宰的世界。我们对2000年和2010年十年期间中国城市群大的指标做了一个统计,发现中国城市群的面积占全国的20%左右,建设面积占60%左右,总人口占到全国的56%左右,GDP2010年达到58.37%,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达到37.42%。这样一个城市群的格局,我们也归纳了几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三高四低的特点,高密度的集居,形成强大的监管效应,比如刚才讲到集中了全国83%的经济总量,第二个是高速度的成长,第三高强度的运转。同时,城市群还表现为发育程度、投入产出效率低等特点,这样的一些发育状况,与世界六大城市群相比,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状况任重而道远,所以只有建立好城市群,治理好城市群,才能富强全中国。

  怎么治理?一个是把城市群建成现代产业聚集区,实行高度一体化的战略,把城市群建成互惠互利的国家,实施空间紧凑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城市群建成节能减排的示范区。这样我们也提出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比如建成国家及世界级产业集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