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城市雕塑屡屡成为人们的笑柄。今年以来,中招的就有西安的“长安门”,襄阳的射雕情缘,乌市的18米飞天,以及辽宁抚顺花上亿元盖的“大铁圈子”……有媒体日前发起“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中,从北大健美裸男到大同2B青年雕塑,人们纷纷吐槽这些造型奇特、让人困惑的雕塑。面对这些雕塑,人们不禁发问:是谁让处于公共空间内的雕塑与城市垃圾划上等号?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城市的雕塑变得让人们越来越不明所以:这些雕塑或者太过前卫抽象,让市民不能理解其含义;或者极其丑陋,让人不忍直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雕塑建立,一方面考虑的是官员的“政绩”而立的“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关照的则是艺术家们孤高并“脱离”于群众的“孤芳自赏”,并没有人先问问使用这些空间的老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现有的方案他们喜欢不喜欢,他们准备怎么使用这些作品。因此,这些作品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城市雕塑不应只是官员们的雄心的壮志,也不应是艺术家们激情的理想,而是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也应顾及民众的感受。这比如美国的瑞秋猪,其设计的本身还可以作为募捐善款的容器;再比如比利时的“撒尿小童于连”的雕塑,其设立并受市民的喜爱系因为其形象本身所表达勇敢机智、不怕牺牲、反对战争的崇高精神,小于连也被比利时人民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
当代城市公共雕塑要有某种精神指代,通过雕塑达到情感、理念的共识。这就需要专业人士既要在艺术上追求创意,又要尊重公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把好这个“关”,在一个雕塑该不该建立,该如何建立的问题上不能懈怠。与其事后被评价雕塑“丑”而劳民伤财的把雕塑拆掉搬走,还不如加强最初的评估,其捷径就是一定要事先征求民意。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无人监管的城市雕像突然冒出来“吓人”。
雕塑艺术如何介入公共空间?这是一个政府、艺术家、人民三方协调、博弈的过程。
随着城市的建设的深入进行,原本装饰作用单一的城市雕塑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有的用作纪念,有的被用来传递一种内涵,有的甚至被当做是城市的地标。与此同时,公众的欣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座雕像在不同人眼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而雕像存在的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表现形式、放置地点、建造成本乃至动作姿势,“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生命之环”合龙
辽宁花亿元建”大铁圈“?
9月7日,网友“蓝色阿威”@本报官方微博转发了一条帖子称,在沈阳与抚顺交界处拍摄到了一个特别的建筑,好像一个巨大的铁圈子,而且据说造价上亿元。热帖一发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这个巨大的铁环到底是啥?后经媒体记者采访,原来,这个建筑名叫“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
“流氓猪”雕像
“流氓猪”雕像在广场上“爽歪歪”
8月17日,网友“山牛夫”在博客中发了一组图片,图片中两只圆脸大耳朵肥嘟嘟的卡通猪动作奇特:其中一只趴在抱枕上,坦胸露乳,而另一只跪在它的身后像是在“捶背”。这么一个动作亲昵外加衣着暴露的卡通形象,引起了网友的质疑。
“山牛夫”称呼这对卡通猪为“流氓猪”,认为它们的动作是在“爽歪歪”。“山牛夫”爆料,这对卡通猪是广场上众多石雕群中的一对,立于郑州地标建筑“中原福塔”门前的正中央。该石雕常被小朋友们骑上骑下,猪的后背已被磨成了黑色。
“山牛夫”认为,把这样一对衣着暴露的“流氓猪”摆在大庭广众之下,并且被孩子们骑来骑去实在不雅。
随后,设计者回应这雕像反映的其实是“小猪在给妈妈捶背”的孝心。可以发现,身后的小猪的手型的确是我们常见的捶背按摩手型。
部分网友与评论人也表示,不应该仅仅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雕像的含义并质疑其合理性,特别是由于部分雕像无法将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完美无缺的展示。
“飞天”女神
“飞天”女神“飞”了两周被拉下
2012年8月12日,乌鲁木齐市新落成的花堆雕塑“飞天女神”被发上网,在其形象和安全性遭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调侃之后,8月17日,站立不到两周的“飞天女神”就被网友们给拽下。
竖立在该市水上乐园旁三屯碑巴哈尔路路口的“飞天女神”造型绿色植物花堆,高18米,重达40多吨,先在地窝堡制作,随后运到巴哈尔路安装。整体用十几吨钢材搭建,上半部分是用苯板和玻璃钢制成人物造型,再通过涂料彩绘制作成现在的样子。下半部分用10吨左右的培养基填充,五色草生在培养基上,属无土栽培。这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堆雕塑,耗时2个多月建造而成,造价不菲。
从网上的照片可以看出,“飞天”就坐落在路口的绿化带内,“女神”的脚下堆满了各色鲜花,下半身的裙子由绿草装饰,上半身向西边倾斜,挂着丝带和彩球,右手抓着花带伸向前方,左手半举,双目看向远方。整体造型上看,雕塑不仅浓妆艳抹,且非常高大。
按照主管方负责人的说法,“飞天”的设计初衷是“寓意着开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类似的花堆雕塑的“花仙子”曾在山东青山花博会上展示过。该负责人还表示,从专业角度看,该雕塑的水准是很高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底部种植的平整度非常好,工艺很扎实”。
然而网民们的反应则是大多表示这雕像看起来太过于幼稚,有粗制滥造之嫌,再加上有放在这么显眼的要道上,反而是在给城市形象“帮倒忙”。而由于这座雕像实在是过于高大,又是竖立在交通要道旁,其安全性也遭到质疑。
虽然主管方一直称“人物雕塑无论在哪儿都会引来争议”,但新落成在新疆乌鲁木齐巴哈尔路路口的雕塑“飞天”,还是于17日被悄然拆除了。
“吐舌老子”与“裸体猛男”同台竞技
“吐舌老子”与“裸体猛男”同台竞技
2008年11月2日,北大校园内《蒙古汉——站》与《刚柔之道——老子像》两座风格迥异的现代雕塑相对而立赚足了眼球。
这两尊雕像伫立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门前,一尊是吐舌瞪眼的老子,一尊是裸露性器的猛男。猛男与老子相对,本来对比就已经非常强烈,而当大家开始揣测这两座雕像背后的含义时,又有了见仁见智的理解,再加上“文化冲突论者”们的论调,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一段时间之后,“猛男”雕像被搬离到附近隐蔽处。但校方管理人员称是为自然规划使然,与争议无关。
“扶老”扶得太“前卫”
“扶老”扶得太“前卫”
2011年4月,广西桂林市中隐路的广源国际社区摆出一个名为《扶老》的雕塑,雕塑是两位一丝不挂的女子抱着一名男子,下面的解释是“左为其妻子,右为其媳妇,寓意一家和睦,和谐共处,相互扶持,敬老爱老尊老”。
有网友将雕塑拍成图片发上论坛和博客,立即引来网友们潮水般的热议,多数网友称雕塑太前卫太雷人,引来各种各样的指责和非难,也有网友称艺术不可太较真。
至于摆放这座雕塑的用意,小区开发商相关负责人日前曾介绍说,雕塑是公司派人去福建省选购回来的,雕塑设计者称创作源于韩国一个很流行的敬老故事,公司花了数万元定下雕塑,又花了数千元运费从福建运回桂林。
据称部分小区业主也认为雕塑不太雅观,“雕塑看上去像是设计者在搞笑,没能体现出扶老的意思”。为此,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4月10日还就此雕塑事件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您能接受这种艺术吗?”。
面对这样的质疑,开发商也是始料未及。
宋庆龄巨像成本及用途遭质疑
宋庆龄巨像成本及用途遭质疑
2011年11月,高约25米、基座占地800多平方米、命名为“黄河女儿”的宋庆龄雕像现身郑州郑东新区,引起了公众对雕塑本身及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的强烈质疑。
这尊巨型雕塑由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而定制。雕塑的形象显而易见是宋庆龄,而基金会人员却将这座雕像称为“黄河女儿”,网友们纷纷质疑“宋庆龄与‘黄河女儿’什么关系” ,“宋庆龄与郑州又有什么关系”?另外,雕像的基座被建成可容纳600多人的会议厅,还在4栋6层小楼里建标间、套间、总统间。因而外界也纷纷质疑其建造这座雕像的目的是为了敛财,结合宋庆龄基金会本身的公益性质,便有许多人站出来要求其公布建造具体支出费用和静候通过雕像运营的盈利明细。
而从美学角度来看,专家们也认为将这座足有八层楼高的雕塑用作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名片是“无根之木”,因为正如上文所言,宋庆龄与郑州没有特别明确的联系,这与郑州的人文环境不符。
秦桧坐像与立像:我想起来歇歇
秦桧坐像与立像:我想起来歇歇
2011年12月,南京市江宁博物馆新馆展出的一尊秦桧坐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去年江苏南京江宁新建了一座博物馆,其中一个名为“岳飞与秦桧”的展区陈列了一座秦桧的坐像。该坐像为秦桧晚年的一件写实雕像,并无明显的“为秦桧正名”之意。然而,坐像一经展出,舆论立刻大哗,公众严重不满,说是给秦桧翻案了。
无独有偶,早在2009年,也有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秦桧雕像,为立像,命名为《跪了492年,我想起来歇歇了》,当年就引起巨大的争议。相比这座立像站立起来的事实,其名称更为刺激公众的神经。尽管与杭州岳坟前经典的秦桧跪像同为束手像,但这一“起来”还是让相当数量的观赏者不能接受。
雅典娜女娲雕像面部竟是校董
雅典娜女娲雕像面部竟是校董
2011年12月,西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内树起两尊女娲和雅典娜的雕塑,但是两尊雕塑的面部被置换成了该校两位女校董的脸,引发诸多争议。
按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解释,两尊雕像的整体形象是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和古希腊的神明雅典娜。而将面部置换成两位女校董则是出于对她们对学校做出贡献的感谢。
女娲是守护中华民族始祖,雅典娜是古希腊雅典的保护神,更是智慧女神,两位神灵的精神需要现代学院的师生敬仰,这无可厚非。两位校董对学校做出卓越贡献,为其立像也在情理之中。而让大家困惑的是:为什么要以神灵之名像校董致敬?自己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两座雕塑?
美学专家对此评论称,将对两位校董贡献的尊敬和对两位神灵精神的敬仰像混淆,轻而言之,是搞笑;大而言之,是对神灵的亵渎。
“射雕”人物再入世 襄阳为郭靖黄蓉立像惹争议
“射雕”人物再入世 襄阳为郭靖黄蓉立像惹争议
媒体在2012年7月31日报道称,襄阳正在以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郭靖和黄蓉为原型建造“射雕情缘”像,总耗资100万元。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及相关单位已经证实塑像一事。
此消息一出,即引发广泛的讨论,争议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是否侵权?记者尝试联系金庸先生的儿子及负责金庸作品出版事务的人员,而对此他们都表示并不知情,因而不好发表意见。国内有律师认为,根据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来看,还没有条款对应此情形,属于法律的空白领域。
是否误导青少年?关于这个问题,网上的两派观点非常鲜明,一方面,一部分人认为襄阳作为一个拥有诸多历史名人故事背景的城市,突然将虚构的郭靖黄蓉加入到城市符号中,容易误导青少年;另一方面,另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从文化角度或者宣传来讲这很正常,哥本哈根的城市符号乃至整个丹麦的符号“小美人鱼”雕像出自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根据柯南道尔的推理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而建立英国伦敦贝克街(Baker St)221b号的福尔摩斯博物馆,同样也是直接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中国,湖南株洲市和河南新郑市分别将炎帝和黄帝作为城市的符号,而这两名华夏名族的祖先同样是存在于传说之中。
其实,把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虚拟人物“落地”到现实世界,襄阳的郭靖黄蓉雕像并非首例。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描写的桃花岛,让众多武侠迷魂牵梦绕。其实,桃花岛真实存在于浙江舟山。金庸让桃花岛的名气广为天下知后,小岛干脆根据金庸描写大变样:“药师精舍”、“靖哥居”、“蓉儿茶庄”,成为吸引游客的绝佳亮点。
结语:
雕塑作为一种在城市规划和美化过程中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争议雕塑的新闻绝不会减少。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开放更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彼此对雕塑外观上的审美矛盾,而用更严谨更理智的眼光来看待雕塑被功能性滥用的社会问题。
城市雕塑折射政绩病恶性循环:不惜背离民意兴建
提要:城市雕塑与公众审美的背离,总与所谓的“长官意志”产生纠葛,与公众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通过一个雕像或雕塑的建造,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让城市面子光鲜起来,让城市的品位看起来似乎更高。这才是大量城市屡屡不惜重金打造雕像、不惜背离民意大兴建造雕像之风的最主要原因。
青铜雕塑“妈妈的手”
城市雕塑的基石不只是那方水泥底座——
公众参与才是最可贵之处
“飞天女神”站立不到两周就被网友“拽倒”,其不受待见的背后不仅仅是公众对其外表的失望,更因这般城市雕塑产生之初的“错位姻缘”。
城市雕塑与公众审美的背离,总与所谓的“长官意志”产生纠葛,与公众意识的缺失不无关系。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流氓猪”能登上人流熙攘的广场。
只有厘清了这背后的利害关系,我们也才更能读懂,城市雕塑的基石,不只是那方水泥底座。
创作的手并非只属于艺术家——
城市雕塑大多“揉捏”而成
2012年8月,乌鲁木齐市新落成的花堆雕塑“飞天女神”站立不到两周就被网友的板砖给砸倒。
据当地媒体披露,竖立在该市水上乐园旁的“飞天女神”造型绿色植物花堆,高18米,重达40多吨,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堆雕塑,耗时2个多月建造而成。
有人认为雕塑上端人物造型应该美化,指责城市管理者的审美观与群众相偏离。而该雕塑主管部门则回应称,从专业角度来评价,“飞天”的人物造型比较饱满,整个比例非常好。单从艺术角度考量,“飞天女神”显然没有达到市民的审美层次。从“丑陋吓人”、“臀部太大”这样的尖锐评语中不难读出,这位“女神”是如何的不受待见。
艺术设计者的眼光,或许有其独到之处,可基本的审美取向,为何会与大众口味有如此出入呢?事实上,目前在街头见到的城市雕塑常常是由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揉捏”而成的。决策管理者、出资方和艺术家常常共同决定了一个雕塑最后的样貌。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曾坦然告诉媒体,对于城市雕塑的管理与审批主要还是依据相关的规划,“从实践来看,主题方面,有的对得上,有的对不上。即使对不上,我们也会鼓励你做,不鼓励你做你有可能就不做了。”
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陈古魁也曾陈述过他做城雕时的境遇——接受了委托,常常就意味着创作的双手不再由艺术家本人控制。有媒体曾做过这样的解读,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发展商,一个“省油”的甲方并不好找。出资方对于样式、尺寸、比例甚至于细节方面的各种建议和规定,让艺术家感到不以为然,却又束缚了艺术家的手脚。
“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
背后是政绩病的恶性循环
在很多城市甚至农村,眼前耸立的都是面目雷同、含义不清的抽象派雕塑,业内戏称为“一个球、几条线”。不是以腾飞、开发、向上为题材的不锈钢现代雕塑,就是复制西方裸体雕塑。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各地的“托球式”城雕不下100万座。“不客气地说,很多雕塑不仅不能给市民带来艺术享受,反而是一种视觉污染。”全国城雕委副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对媒体如是说。
而通过大量的报道我们发现,即便在应该最“有文化”的高校里,一座又一座雕塑就曾“惨遭”另类解读。长安大学一个名为“青春彩虹”的雕像,有一个著名的别号——“拉面女神”; 西南财经大学校内有个一男一女脚踩地球飞奔的雕塑,被学生们戏称为“各奔东西”;还有,此前轰动一时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的“裸体猛男”最终也还是被悄然移至校内一处树丛中,告别了对面朝夕相处了3年之久的吐舌瞪眼的“老子”,从而暂时平息了一场有关雕塑与环境的论战。
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曾对全市的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平庸的占80%,优良的占10%,低劣的占10%。上海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城市。
2010年,在“浙江省第二届城市雕塑评选活动”期间,浙江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副处长陈桂秋曾对媒体直言不讳——城雕“指挥部”模式确实存在。“比如一条公路造好了,有人建议要在桥头放两个雕塑,这项工作不是由专业的人去操作,而是指挥部自己直接定了下来,那些雕塑摆在桥头一放就是十几年,你想拆也拆不掉。”
时评作者毕晓哲点评道,在城市决策者的眼中,通过一个雕像或雕塑的建造,可以迅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让城市面子光鲜起来,让城市的品位看起来似乎更高。这才是大量城市屡屡不惜重金打造雕像、不惜背离民意大兴建造雕像之风的最主要原因。
“飞天”卷走的是公共优先理念——
雕塑里该有城市的灵魂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恒温街和橡树街转角处,坐落着一座可谓世界上最为闻名的城市雕塑——撒尿的小男孩于连。关于他的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年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欲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于连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
有着千年历史的欧洲古城没有忘记这位小英雄,调皮的小男孩雕像就这样一直演绎了400多年,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史的一支奇葩。而在中国,同样也有城市希望借用雕塑承载起一个城市的灵魂。
2011年10月1日,在浙江杭州钱江新城青少年发展中心东北角的休憩广场上,主体高度5.2米的青铜雕塑“妈妈的手”落成。
艺术大师韩美林,把“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向空中接住妞妞的瞬间,定格为了杭州最新的一座城市雕塑。在揭幕仪式上,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的叶明说,“妈妈的手”雕塑,不仅是一座城市雕塑,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
2011年,《东方早报》 在一篇名为《在哪一座雕塑下相约》 的文章中反思道,城市雕塑得以树起的基石并不仅仅是艺术品底下那一方水泥的底座,只有公众的关注和欣赏才能赋予一件城市雕塑以生命力,这也是它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要义。
对于乌鲁木齐“飞天”雕塑因太丑被拆、郑州“广场猪”源自情色玩具造型如此这般的尴尬,催生出建立透明的城市雕塑创作和遴选机制的迫切需求。
“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主要不取决于‘政绩’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在社会中引起反响的程度,即普通公民的参与和关注程度。”公众的参与才是公共艺术最可贵之处,一件城市雕塑的价值,终究还是要放到市民生活的环境中去评判。《公共艺术》杂志副主编王洪义的话,或许就是我们追问的答案吧。
声音
城市雕塑 涉及文化安全
大尺度雕塑应该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尤其是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对社会公众予以公示。此后,在雕塑的整个建造过程中,管理部门均应参与其中,需要审查平面稿、立体稿、定稿、等比例放大稿、出场前作品、建成作品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保障雕塑的成功。在这其中,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需要参与雕塑建造的始终,与专家和甲方密切配合。因为,雕塑建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再创作,作者可以说是雕塑作品的灵魂,其是对雕塑作品最了解的人,对再创作最有发言权。——北京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主任 于化云
城市雕塑不能 带来“负效应”
城市雕塑需要有效的文化判断和运营机制,若不能以此为前提,那将导致城市雕塑建设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对于大尺度雕塑来说,选取什么时间节点、什么位置,能给国家和城市带来什么,这才是考虑的重点。现在很多城市都是把雕塑当做建筑工程来做,使城市雕塑变得浮躁且功利。这是目前我国各城市雕塑建设浪潮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王中
雕塑应彰显 城市文化个性
寻求差异化,寻求特色化,是中国城镇化下一步的一个重要命题。雕塑必然在这个命题之下做出非常重要的一次突进,进入它的一个发展时代。文化为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择,这是差异。城市文化恰恰是获得差异、获得特色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和保障。雕塑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城市差异化建设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想每一件事情,它一定得找到根基,找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城市雕塑尺度越来越大,或许所承载内容会越来越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赵萌
他山之石:国外优秀的城市雕塑是什么样子?
提要:提起“海的女儿”,我们会想起哥本哈根,提起小“尿童”于连,我们会想到布鲁塞尔,提起“开荒牛”,这是一座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相得益彰。雕塑,因城市而闻名,城市,因雕塑而升华。 来看那些国外优秀的城市雕塑。
雕像作为人文景观已经称为城市公共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世界各地有许多成功的雕像设计因为与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符,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并蕴含深厚的背景故事和内涵而深受民众的喜爱,更有一部分俨然称为里城市的地标,乃至国家的象征。
布鲁塞尔小尿童于连
布鲁塞尔小尿童于连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埃杜弗”街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撒尿小童”(Manneken Pis)铜雕像。这个小孩蓬松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笑眯眯地站在一个约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旁若无人地在撒尿。他的“尿”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息地浇注在下面的水池里,他那天真活泼的姿态,栩栩如生的神采,十分逼真,惹人喜爱!这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的小于连(Juliaant)。
在弗拉芒语中小于连被亲切地称做“小尿童”,而关于这尊小雕像的由来一直有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14世纪布鲁塞尔遭到外敌围困,敌人面对城内军民顽强的抵抗企图用炸药炸毁城墙,勇敢的小市民于连无意间察觉到敌人的企图,急中生智,用尿浇灭了已被点燃的导火索,使全城居民转危为安。
近些年,小尿童又“尿”出了点新花样——每逢节假日,或者是重要场合,于连都要穿上相应的盛装,迎接宾客的到来。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收到了包括中国在内赠送的衣服有六百余套,这些衣服都被放置在市中心大广场的尿童博物馆中。而在平时,他还是光着身子的原生态小尿童。
哥本哈根小美人鱼
哥本哈根小美人鱼
哥本哈根是座海港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厄勒海峡西岸,安徒生童话中最著名的主人公之一——小美人鱼就生活在这里。
小美人鱼铜像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
“小美人鱼”铜像始建于1913年,它是由嘉士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卡尔·雅可布森为了纪念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而构思的。自从它落户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海港后,不仅成为了哥本哈根的象征,更已成为了丹麦的象征。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丹麦旅游,一睹“小美人鱼”的风采。
“小美人鱼旋风”还不止如此。迪斯尼公司还曾以“小美人鱼”铜像为原型创作了三部动画片,它们分别是1989年发行的《小美人鱼》、2000年发行的《小美人鱼2:回归大海》以及2008年发行的《小美人鱼3:爱丽儿的起源》等。另外还有着“不看‘小美人鱼’,就枉到丹麦”一说,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西雅图瑞秋猪
西雅图瑞秋猪
瑞秋猪诞生于1986年8月17日,是美国雕塑家乔治亚·盖博根据1985年Island县展览会的冠军猪(重达750磅,名为瑞秋“Rachel”)制作的铸铜雕塑。在喧闹繁杂的街区市场,人们从嵌入地面并刻有文字的猪蹄印寻觅到瑞秋猪的身影。
这个作品一经诞生即成为最受西雅图市民欢迎的公共艺术品之一,并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传统。每年以瑞秋猪的生日为契机,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文化节日。瑞秋猪还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以它为原型制作的各种纪念品深受大众和旅游者的喜爱。艺术家还在雕塑上设计了一个投币孔,用娱乐参与的方式募集资金,基金会每年通过瑞秋猪筹集6000至9000美元,为市场所在社区的近1万名低收入居民提供帮助。在一个小小铜像上将公益、装饰、文化元素完美结合。
鸟取县大荣町的町立图书馆门前的工藤新一雕像
另外一尊在日本鸟取县东伯郡“柯南大桥”上的柯南雕塑
日本卡通形象成为城市雕塑
在日本,深入人心的卡通动漫形象成为城市雕塑的事例不在少数。比如这尊立在鸟取县大荣町的町立图书馆门前的工藤新一雕像。这座雕像高1.74米,和剧中人物的身材大小相同,表情栩栩如生,深受当地市民的好评。
大荣町是《名侦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刚昌的出生地。当地以“名侦探柯南的故乡”自诩,广做宣传,大力吸引观光客,以图振兴乡里。
纽约自由女神像
纽约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被誉为美国的象征。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刻家巴托尔迪于1884年5月21日完成的传世佳作,是法国人为了庆祝法、美两国已往的合作,倡议赠送美国一座纪念物,以庆祝美国获得独立。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July IV MDCCLXX VI” (1776年7月4日)。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饮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由基座底部到火炬的顶端,共高93米。雕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为225吨,雕像内部安装有楼梯,可供游人上下。近年来已安装电梯,人们乘电梯可进入雕像头部。雕像头部里面可同时容纳30名游人,上面开有窗户,游人可从这从里一览周围的美丽景色。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因而“自由女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城市灯塔”的角色。
1916年起,当局为雕像增加了新的照明设备,每当入夜,巨大的水银灯光照射在雕像上,使之更加光采照人,尤为壮观。
新加坡鱼尾狮
新加坡鱼尾狮
鱼尾狮像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该塑像高8.6米,重70吨,狮子口中喷出一股清水,它是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在1972年5月完成的作品。在鱼尾狮像背面的一小块场地有四块石碑,碑文讲述了鱼尾狮象征新加坡的故事。狮身由混凝土制作,表面覆盖上陶瓷鳞片,而眼睛则是红色的小茶杯。夜晚,眺望鱼尾狮公园外海,船影朦胧,千万盏灯火闪闪烁烁,一派海国风光。
1972年9月15日,当时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为鱼尾狮塑像主持开幕。他在致词时表示,希望鱼尾狮能成为新加坡的象征,就如艾菲尔塔是巴黎的象征一样。随后这数十年里,鱼尾狮成功打造出新加坡的国际形象。随着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旅游业,以及旅游局雄心万丈的促销策略,新加坡作为一个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也打响起来,鱼尾狮塑像更成为吸引外来游客拍摄“到此一游”照片的最佳镜头。由于具有显著的表征性,这个原属商用性质的标志,因而从旅游的层次,逐渐扩大,提升至无所不在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甚至最终被图腾化和神圣化起来。
新加坡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而传说中的狮子,正是这种精神的象征。新加坡著名的鱼尾狮身雕像,就是体现这种精神的标志物。在新加坡,鱼尾狮在国民中心目中早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也象征着新加坡已成为国际旅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2002年9月15日,30年前建成的鱼尾狮,被移到附近浮尔顿一号大厦前面新建的鱼尾狮公园,而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加坡,十分珍惜已取得的成就,同时更加着力于未来的发展。李光耀在主持新鱼尾狮公园开幕仪式上说:鱼尾狮的搬迁,“象征了现代新加坡不断跟随时代变迁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芝加哥千禧公园云门
芝加哥千禧公园云门
云门(Cloud Gate)雕塑的主体造型类似于一个椭圆,设计者Anish Kapoor称之为“通往芝加哥的大门,映射出一个诗意的城市。”
“云门”被放置在芝加哥千禧公园内,该公园是密歇根湖湖畔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截至2009年,千禧公园是全芝加哥人气第二高的旅游景点,仅次于海军码头。它被称为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地。露天音乐厅 (Jay Pritzker Music Pavilion)、云门 (Cloud Gate) 和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是千禧公园中最具代表的三大后现代建筑。
云门,该雕塑由英国艺术家安易斯(Anish)设计,整个雕塑由不锈钢拼贴而成,虽体积庞大,外型却非常别致, 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因此也有很多当地人昵称它为“银豆”。由于表面材质为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整个雕塑又像一面球形的镜子,在映照出芝市摩天大楼和天空朵朵白云的同时,也如一个巨大哈哈镜,吸引游人驻足欣赏雕塑映出的别样的自己。
云门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滴水银一样,它采用抛光不锈钢外表制成,因此无须任何的花纹修饰即可将周围的景色映入其中,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豆子”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一个原本“单调”的外表拥有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云门可谓是最成功的后现代主义城市雕塑,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前卫之风相得益彰。
联合国总部的打结手枪
联合国总部的打结手枪
在联合国总部化缘内有一个近乎黑色的青铜雕塑,那是一把手枪,但是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上一个结,名曰“打结的手枪”。这是卢森堡在1988年赠给联合国的,这一雕塑的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倡导和平。
这座雕像以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了其身旁组织存在的意义,并不断向过路人们透露着属于武器的固有的庄严。
纽约“胜利之吻”雕塑
纽约“胜利之吻”雕塑
2011年,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巨型《胜利之吻》雕塑现身纽约时报广场。据悉,该雕塑是响应当年著名摄影作品《胜利之吻》的女主角伊迪丝·沙因的倡议而创作的,摄影作品中,那个温馨经典的庆祝场面经过时光流逝,依然永存人们心间。与此同时,纽约、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兰州等地举办多场“45年精神”纪念活动。很多人呼吁,趁许多二战老兵还在身边,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
与“打结手枪”相类似,这座城市公共雕像也透露出反战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里约热内卢基督巨像
里约热内卢基督巨像
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科尔科瓦杜山顶,一尊30米高的基督耶稣大型石雕像耸立在那里,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耶稣雕像。
1921年,巴西人民庆祝独立100周年时,人们提议在科尔科瓦杜山顶修建一座巨型的耶稣基督雕像,让救世主伸开他宽大的双臂来拥抱这座城市。1921年雕像开工,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1931年雕像终在科尔科瓦杜山顶落成。这尊雕像体积庞大,有200吨重,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预示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耶稣像面向着碧波荡漾的大西洋,张开着的双臂从远处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庄重、威严。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一些云团不时飘浮在山峰之间,使耶稣像若隐若现,使他显得更加神秘圣洁。巨大的耶稣塑像建在这座高山的顶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从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成为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枢机大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弥撒,这使得这座基督像成为朝圣圣地,从此以后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礼和宣布结婚。
耶稣像对这个天主教国家来讲,早已超出一座雕像的意义,它更是国民精神的皈依。
结语:
一座城市公共空间雕塑本身最基本的身份仍是一件艺术品,而艺术品通常都是顺势而为而非强行产出,城市雕塑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只有当其成为一件与当地人文环境相符的艺术品时,其额外功能性才能被开发并被民众广泛接受,城市的内涵也才能附着到这座雕塑身上,而也只有那些积聚了城市内涵的雕塑才能最终反哺它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