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39个非汉字书写的新兴字母词被收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遭到100多位学者联合签名向有关部门举报,认为字母词不可入选词典。这239个词汇中,包括CPI、PM2.5等常用词汇。事实上,《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含字母词汇在之前的版本就已出现,但这次收录较多,故而引来争议。
这100多名学者反对收录字母词貌似有些道理:为了规范汉语语言,防止汉语在舶来词的“入侵”下被逐步“拉丁化”。但这样的质疑却没有考虑到词典这一工具书的功能和性质:信息查询,方便快捷。《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负责人亦对媒体表示“现在百姓都在用这些……但有些人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现汉’是为了大家查找的方便,选择了两百多条,来逐条释义……”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拥有近七万词汇,增加进来的200多个字母词,占比仅千分之三,这些词汇中有不少是新近出现,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汉字翻译”。
事实上,之所以这些词汇被长期用“字母”而非汉字表述,与这些词汇翻译成汉语时,在表述上因其语音、缩写形式和学科背景,难以被全部用汉语表述不无关系。在早期舶来词进入中国时,普遍采用汉语音译或是意译的方式,用汉字取代原本的外语词汇,如咖啡、沙发等。但部分词汇因种种原因,这一翻译环节或被省略,或难以找到合适的中文词语替代,或原意较为复杂难以表述,只得保持其“字母体”至今。因此,所有字母词都“一棍子打死”并不妥当,我们应多一些文化包容,少一些文化自卑,不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以人们常用的已成正式医学用词的字母词“X射线”为例,如果不用字母,那么汉语表述应如下:波长介于紫外线和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间的电磁辐射,且不论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们,是否都精通物理学,或是有工夫听完医生解释何为波长,单说语言学的专家们,是否每个人都能听懂这由30个汉字、多个物理学名词组成的词汇?
规范舶来的字母词,既要考虑到汉语的传承,也应顾及到语言的简洁性和易懂性,便于百姓使用。语言是为信息传播而存在的,对于可以替代的字母词,相关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规范措施,有序改进,如将“MBA”逐渐统一成“工商管理硕士”,但若将所有字母词不顾其翻译性质和形成原因而强行全部用汉字表述,那将会出现如下的场景:相关专家解读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知这样的表达,是否就达到了规范语言,促进汉语传播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