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农谷战略形成
“中国农谷”的概念是在编制《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概念提出的。2011年7月18日,《湖北日报》第三版刊发经济视点报道《沸腾的“农谷”——荆门屈家岭打造中国农谷观察》,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9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荆门调研并召开省委专题会议。2012年2月11日,省委省政府在荆门召开支持中国农谷建设现场办公会,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出席荆门市三级干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农谷建设为省级战略、荆门实施。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荆门市加快创建中国农谷的意见》(鄂发[2012]5号),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农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
二、中国农谷的基本内涵
第一,从战略内涵上讲,中国农谷建设是湖北省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省级战略,是湖北“支点建设”总体战略在荆门的体现和落实。
第二,从发展内涵上讲,中国农谷与光谷、硅谷都有一个“谷”字,既相似又不同。相同点在于,“谷”本身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产业、企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地。不同点在于,中国农谷建设的内容更丰富、外延更广泛、任务更繁重,具有“全产业、全地域、全体系”的鲜明特点。
第三,从价值内涵上看,中国农谷建设主要体现四个方面的价值意义:一是湖北样板。就是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湖北农业强省建设当示范、作贡献。二是中国高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实现未来我国最新型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模式在农谷,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农谷,最发达的农产品[5.48 0.55% 股吧 研报]加工业在农谷,最前沿的“三农”发展思想理论在农谷。三是“三农”特区。就是进一步彰显“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通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中国农谷”打造成为多种涉农元素集于一体的改革试验平台和创新发展高地。四是世界知名。着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三产业协调发展、“三化”协调推进格局,形成面向世界的中国农耕文化展示平台。
三、中国农谷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农业自然基础优越。荆门属北亚热带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二是农耕文明历史积淀深厚。境内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300-46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稻作遗存的地区,出土了“中国第一粒稻谷”化石,是我国农耕文化发源地。
三是三农发展水平全省领先。2011年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区域内的钟祥、沙洋、京山三县市分别名列第二、第五、第六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8元,居全省第二,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是三农发展特色全国突出。荆门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加工基地,也是国家农机化示范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中国农谷战略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按照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思路,坚持以农为本,以生态文明为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商、农文、农科、农史、农业旅游全面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中国农谷战略目标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化”协调推进格局,形成面向世界的中国农耕文化展示平台。
到2013年,中国农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核心区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本建成适应中国农谷建设的体制机制。
到2015年,中国农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和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初具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核心区实现大变化,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农耕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彰显,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中国农谷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区基本建成“湖北样板、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和农产品加工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