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互动 政府更应发挥统筹作用
时间:2012-08-14 15:20:14
来源:搜狐
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两化”互动,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是政府的职能,是对市场的纠偏、校正。“两化”互动的实质是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因为工业化主要表现为经济行为,城镇化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同时,“两化”互动与统筹城乡密切相关,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实质是非农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和不够完善,是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两化”互动是自然的过程,但不能完全靠市场,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一、对“两化”互动的认识
从“工业强省”战略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以工业强省为主导的一次战略转换,让我们更加注重“三农”和社会发展,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使我们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更加注重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通过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工业化的目标是提高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外在指标之一,内在指标则应包括工业结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程度等。除了这些指标外,还应看在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中和政府的管理中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这些才是工业化的本质。新型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城镇化对人进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有的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落后全国平均水平,推进“两化”更加迫切。城乡差别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还没有均等。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联系不紧密,既是影响我省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发展的潜力所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类似生物学遗传物质DNA的双股螺旋结构,具有复制、裂变、遗传、变异和生长、发育的特性,是一种正反馈效应。恶性的“两化”互动是一种递减、退化、消亡的过程。
政府要促进“两化”良性互动。四川正处于“两化”良性互动、“双促进”、“双加速”阶段,正处于逻辑斯蒂生长S曲线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中的上升加速期,至少要延续15年以上。所以,现在是推进“两化”的重要战略期和最佳时期。
二、对“两化”互动统筹什么?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共同特点是非农化。农业变工业,农民变市民(工人),是一个极为复杂和重要的转折。搞什么工业,农民如何变市民,在什么地方实施?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地在哪里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进行调研、规划、实施、指挥和掌控,进行全面统筹。政府尤其要对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进行统筹,其中建设用地、基本公共服务是统筹的重点。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要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及措施。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这些涉及观念、机制和体制的诸多变革,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越是复杂的工程,越要政府的统筹。
政府对产业的统筹。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统筹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统筹实现我省具有优势的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通过统筹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统筹大力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
政府对城市布局的统筹。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构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格局。用科学规划引领产城统筹,推进城镇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多种规划相互衔接。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推动成德绵同城化发展;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
政府对农村改革进行统筹。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
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生态省建设,牢固树立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全省特别是成都平原耕地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实施“两化”互动要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防止“摊大饼”的扩张方式,要把主城区建设与卫星城建设结合起来;在城市交通布局中,防止片面追求“大环线”,要把城市主干道与城内交通“毛细血管”加速粘连起来;在居住区建设中,防止过度追求小区规模,要把居住功能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
要防止把新型城镇化理解为仅仅着眼于新房屋、新设施等外在条件的改善,把注意力集中在标志性建筑、文化广场、游园景点等形式化的东西,忽视提升城镇功能、提升对产业支撑和农村发展的引领能力、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等内涵发展要素的改善。
要防止把新型城镇化理解为只能由政府主导的工程,过分看重政府部门的“推力”,乃至过多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方法,甚至动用行政命令来推进城镇化。
“两化”互动要坚持几个结合:与各地区工业化进程结合,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结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与龙头企业发展结合,与资源优势结合,与交通条件结合,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结合,与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结合,与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结合,与我省“一极一轴一区块”布局结合。推进“两化”互动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应有不同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工业化,不能遍地开花,要与主体功能区划分结合,在不宜集聚产业尤其是工业,不宜集聚人口的地方,要坚持用规划控制住。不能搞工业的地方就不要规划。对于低效的、污染的、高耗的产业项目,坚决不能搞。对有的民族地区,生态脆弱的地方,如甘孜、阿坝的有些县,不能搞污染性工业。
根据资源和交通情况,可以建立雅攀、达州、遂宁、绵阳、德阳、川南(内宜自泸)等“两化”互动试验区。当前的工业化将表现出“重化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的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化工业化”必须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实现重化工业的清洁化、环保化、低碳化、信息化。为探索不同类型的“两化”互动路子,积累推进新型“两化”互动的经验,基于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有较好基础,可以考虑同时作为“两化”互动的试点。此外,重点产业园区、各城市的新区尤其是作为一号工程的天府新区,更应成为“两化”互动试验田,在多个层面上选择试验的内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互动关系。
四、加强产业园区和城区之间的深度融合
在产业园区和城区的不协调中寻找发展新空间,通过推进产城一体深化“两化”互动。对于城镇服务功能不配套的产业园区,应将增强城镇功能以支撑园区发展作为着力点,并从中找到城镇需要弥补的功能进行完善,进一步深化城区与园区之间的呼应关系。各地在推进产城一体发展方面,已经有一些取得初步成功样板,对这些有代表性的模式,要注意总结其做法和经验,并且在全省选择一批样板进行推广。在产城一体的空间关系上,既有空间存在一定距离的“产城呼应”构建,也有产城完全重合的“产城一体”建设。在产城一体的类型上也要有所区分和深化其联系,如推进制造业园区与城区一体的“工城一体”,推进旅游业与城区一体的“景城一体”,推进文化产业与城区一体的“文城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与城区一体的“科城一体”等。此外,跨区域的产业园区互动也要有新的突破,产业园区共建是一种方式,探索在园区之间实现垂直和水平分工协作是一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影响力,将部分园区纳入旗下作为分园区,也是一种可以探索的方式。如,将成都高新区与全省各市州的技术园区(经济区)联盟,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分园区(如成都高新区广元园区、成都高新区内江园区等)。
五、推进城市群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促互动
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已经开始突破行政区范围,出现了跨多个城市布局产业链、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等新格局,这也是推进“两化”互动的必然要求。因此,统筹推进全省“两化”互动发展,需要从整个区域进行考虑和全面安排。如主要特色产业集群由与一个城市互动向城市群互动转变。重大装备集群的发展与德阳、成都市的发展互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成都、绵阳、乐山、遂宁、内江的发展互促,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成都、资阳、绵阳的发展互促,名优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宜宾、泸州的发展互促,油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与达州、南充、遂宁的发展互促,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宜宾、泸州、内江的发展互促,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与攀枝花、西昌的发展互促等,都是明显的例子。而现有的城镇规划,还没有充分反映这一新的趋势。
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自然产物,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点,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有机结合,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因此建议在城市群建设中,要将促进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布局作为重点,着力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支撑大产业发展;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城市群发展,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扩散、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卫星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与四大城市群相关的城市,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甚至协调机构,凡涉及城市群内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和交通建设的重大项目,应及时向两化办汇报并由两化办根据需要与各地沟通和协调,对各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和重点,两化办和省经信委也要有具体的要求并给予指导。要根据成渝经济区打造“双核五带”的任务,结合我省“一极一轴一区块”布局,修订完善全省城镇体系和布局规划,编制城市群规划,使今后的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实现深度融合。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加强对各地涉及跨区域两化重大项目的检查,对不符合规划和与推进跨区域“两化”互动有冲突的项目,要督促其纠正,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发改委、国土、交通、城乡建设、环保等部门,要根据督查部门提出的意见,分别从项目立项、土地指标、资金支持、环保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或限制。要采取土地要素跨区域综合整理、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等方式,促进土地要素跨区域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