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汉中:实施城镇化战略 推动跨越式发展
时间:2012-07-31 09:58:22  来源:陕西日报 
    在夏日的骄阳下,只要一踏上天汉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清风、阵阵凉意。那满眼的青山绿水、层峦叠翠,那溯至两汉的锦绣文化、物华天宝,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沿西汉高速、108国道和汉江沿岸百公里条带型、串珠式富有汉中特色的城镇群更是引人瞩目、令人振奋!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51年,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驰名中外,被评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汉中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适宜人生活和居住地区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现已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道路宽敞整洁,山水园林比比皆是,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徜徉汉中,给人们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舒畅。

  近年来,汉中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大气魄、大手笔、大谋略,强势推进城镇化建设,使秦巴之间、汉水之畔的古老城市更具风韵、更添光彩。

  以城镇化建设为战略 奋力拼搏铸辉煌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中市各级党政和规划建设部门砥砺推进、奋力拼搏,使城镇建设规模由小变大,速度由慢变快,亮点由少变多,城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果。据统计,全市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年平均增长15.2%,是“十五”时期总投资的2.3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比“十五”末提高了12%。全市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分别达到229.8平方公里和17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展到6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65万人,形成了以1个中心城市和10个县级城市为核心,11个省级重点镇为节点,107个市级示范村为支撑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

  ——市域城镇体系已经形成。全市城镇数量由“十五”末的334个,优化调整到180个;城镇人口达到171万人,其中50万以上的城镇1个、10万人以上城镇达到3个、5万人以上城镇达到3个,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转移,平川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总人口80%以上。城镇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实施双百城市“东扩、西进、南优、北移”发展战略,近5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量超过70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江两岸城市会客厅”、汉中中心城市“百亿元核心商圈”等一系列大型功能区,汉中一跃成为“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和陕甘川毗邻地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县城承载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11年底,10个县城道路总长达到550㎞以上、绿化面积1600公顷、路灯2600盏,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路灯数量均比“十五”末增长25%以上,建成垃圾处理场11座、污水处理厂1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3%,污水处理率达到40%,城镇用水普及率达到45%。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县城“五大类”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体育场馆6座,公共图书馆11个,发展敬老院50个,改革县级公立医院29个,覆盖城乡人口达到380万人。居民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以来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860套263.9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人。

  ——镇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紧紧抓住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镇、整村合并等契机,不断优化调整镇村布局。到2011年底,全市建制镇精简到180个,取消了乡级建制,行政村精简到2554个。推进集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名镇、产业大镇和历史文化古镇。在乡村建设方面,强推农村清洁工程不动摇,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含物资)20.55亿元,共硬化村庄道路5085㎞,建设连户步道5537㎞,整治污水管渠3519㎞,修建垃圾池7037座,新增绿化面积246万平方米,集中供水19.9万户,使用清洁能源14.6万户,整饰建筑物27.7万户,完成“三改”26.4户。全市各交通要道沿线、旅游景点周边等重要节点容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硬化道路四通八达、白墙青瓦和谐农家、绿色庭院美丽如画”的新景象。

  以“双百”规划为引领 统筹城乡发展

  汉中市在城乡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双百”规划为引领,布局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高点起步,大手笔编制规划。2009年,根据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区位日益显现,列入全国170个交通枢纽城市和“西三角”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的实际,汉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双百”城市(即到2020年,把汉中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人口100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千米)发展战略,以建设一个中心城市(汉台)、两个副中心城市(城固、勉县),沿汉江(西汉高速)城镇发展主轴,以及两条交通轴,建设南部巴山、水部秦岭保护发展区、西部发展片区、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城镇群。为了保证该轮规划修编质量,邀请了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担纲修编工作,还举办了规划论坛活动,广泛汇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经验智慧和真知灼见;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参与,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规划机制,切实做到了规划编制工作有科学机制保障、群众充分参与、阳光规范操作。该项规划于2010年10月得到了省政府批准实施。

  与此同时,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做美城市”要求,汉中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不断从横向设计提水平、纵向编制要深度方面推进,先后编制了《汉中城市功能布局及风貌特色规划》,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对策措施,确立了打造“一江两岸会客厅”、“两汉三国文化城”、“宜居休闲温馨地”的总体定位,成为全省首个、全国少数几个编制此类规划的城市之一。为了体现汉中城市的宜居、休闲属性,及时编制了《中心城市公共布点设施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等,不断夯实宜居的基础。立足一江两岸的建设,编制了《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从空间布局、建筑色彩、体量高度、空间轮廓、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完成《一江两岸战略策划》,对区域发展定位、功能布局、项目安排进行全面策划。通过不断强化规划编制,中心城市建成区详规覆盖率达100%,规划建设用地详规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详规覆盖率达到82%,建制镇总规全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94%以上,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融合互补的城乡规划体系。

  健全机制,科学化管理规划。成立了汉中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和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规划决策咨询的最高机构,对重大项目和规划设计进行审议;深化规划设计体制改革,建立开放竞争、比佳选优的规划设计市场新秩序,制定完善规章制度80余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设立规划报建大厅,积极推行规划进社区;坚持以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为抓手,突出开展了容积率专项治理;每个时期的规划建设成果展馆公示,每个季度开展一期规划公众咨询活动,每年邀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规划建设工作两次以上等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始终保障了规划的刚性管理。

  以“做美城市”为目标 打造中心城市

  汉中市紧紧围绕“双百”城市战略,以“做美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市。

  2010年,汉中市委、市政府在深入总结“十一五”城镇化建设成就,准确把握市情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中心城市,完善县级城市,培育大乡名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总体思路,并作出了在全市开展“城镇化重点推进年活动”的部署,计划用三年时间,深入开展“1568”工程,全面掀起城镇化建设新高潮。经过两年来的深入实施,截至目前,城镇化重点推进年活动已累计完成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城镇化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不断聚集、城镇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心城市方面,以大项目运作和大投资注入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一江两岸”、“双桥”(天汉大桥、龙岗大桥)、“两场”(天汉广场、火车站广场改扩建)、“三路”(滨江西路、江南东路、汉南大道)、“一阁”(朱鹮楼)、“一带”(滨江绿化带)、“一中心”(市体育运动中心)”等十大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滨江新区、兴元新区、梁山和城东片区打造,加快“气化汉中”建设步伐,坚持不懈地抓好“大树进城”,深入开展“联创”工作,不断夯实汉中宜居城市基础。

  继续运用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加快推进滨江新区、梁山片区、城东新区、兴元湖区域的整体综合开发,使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在资金投融资方面,通过“政府垄断、市场运作、广筹资金、收储土地、做好环境、提升地价、适时出让、滚动发展”的模式,做好土地经营文章,把土地开发从卖地筹钱造环境转向借钱造环境再卖地,先做基础设施和环境,在适时出让土地,实现政府在土地收益上的最大化。建立了争取财政资金、筹资项目资金、招引民间资金、申请金融资金等多渠道共存的投融资模式,将城市作为最优质的国有资产注入城投公司,竭力做大公司净资产规模,提升其融资贷款能力,先后累计融资38.47亿元。并成功包装运作滨江西区、兴元湖片区等一批重大区域开发项目,参与招商引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签约各类城市建设项目800余个,估算投资约600亿元,落地资金约400亿元。

  以“做强县城”为示范 完善县级城市

  按照县级城市建设标准,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持续加快中小城市和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城市的辐射能力和承载水平。一是“畅通工程”。以打通断头路、维修破损路、整治拥堵路、连通主干路为重点,集中建设改造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并配套好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市政管网,使县级城市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二是“生态工程”。以创建“园林城市(镇)、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依山、沿河、顺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建绿地广场,增植绿化树木,两年内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36%和8平方米以上,全市所有县城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宁强、镇巴两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三是“点亮工程”。以道路亮化为主体、树木亮化为特色、建筑物亮化为点缀、大型广告亮化为衬托、门面亮化为补充,对县城1—2条主干道路实施景观性亮化,打造异彩纷呈、独具魅力的县城夜景。四是“文体工程”。全面加快城区休闲健身活动场所、旅游接待中心和图书馆、文化馆等城市文体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增强县城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五是“安居工程”。科学规划居住小区,为城乡居民安居创造条件。加快各种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同时新增租赁补贴,真正使保障性住房政策惠及低收入家庭,切实解决城镇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以“做大集镇”为纽带 培育大乡名镇

  汉中市以“六个一”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大乡名镇。在集镇方面切实抓好一条景观大道、一个休闲广场、一套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一个文化卫生服务站、一座标准化公厕、一处规范化农贸市场“六个一”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县选择1—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一般建制镇作为示范乡镇,从政策、资金上扶持其快速发展。同时,发挥重点镇引导作用,加快集约发展各具特色小城镇。重点扶持汉台区武乡、南郑县新集、勉县新街子等13个汉中盆地核心城镇群发展区重点镇,辐射带动汉台区汉王、南郑县圣水、勉县元墩等20个区域中心镇发展;大力培育西乡县沙河、镇巴县渔渡、略阳县郭镇、宁强县阳平关、青木川等9个汉中盆地核心城镇群发展区周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重点镇,驱动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和南部巴山保护发展区其他具有区域性节点和纽带功能的中心镇快速发展。

  以“做好社区”为基础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2010年初,针对广大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汉中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按照“五化”(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标准,在农村、社区全面实施“八项任务”(“三通”建到村,步道连农家,“三改”不漏户,民居一个色,垃圾集中收,美化进院落,污水不横流,卫生成习惯),达到“四新”(让居民生活习惯得到新规范、生活环境实现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新提高、生活方式实现新转变)目标。

  为了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扎实有效推进,汉中市将农村清洁工程提升为惠及民生的全局性工作,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全面提高”的总体思路,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推进汉台区新民寺村、南郑县徐庙村等先进示范村深入整治,并以突出地域特色为重点,打造和培育勉县诸葛村、西乡县江榜村等一批新示范、新典型,营造“比、学、赶、超、帮”工作氛围,市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帮助村庄解决困难5000余项,协调帮扶资金5.4亿元。市级部门认真落实包抓责任,经过两年的努力,由338位市县领导和715个市县部门首批包抓的702个村庄清洁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的要求,使全市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加速推进“双百”城市战略 全面开展宜居城市建设

  “十二五”期间,汉中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为基调,加快中心城市“双百”战略实施,推进一主两副三组团同城融合,打造市域城镇发展“主引擎”;继续强力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重点加强20个区域性中心城镇和15个清洁工程市级示范村建设,着力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县城为基础、重点镇为节点、清洁工程市级示范村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群。

  通过“宜居城市”创建,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中心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千米、人口达到85万人,城市的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指标均达到宜居城市标准,继续紧紧抓住秦巴山区扶贫、汉江平川段综合治理、省级重点镇建设等有利政策机遇,着力培育汉江盆地城镇群和南部巴山保护发展区、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和西部发展区城镇群;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按照“五化”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八项任务”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终极目标迈进。

  展望未来,气势磅礴、雄浑壮阔的汉中“双百”城市规划蓝图将徐徐展现在天汉大地,全市上下以“双百”城市战略为引领,坚持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城乡一体化。到“十二五”末,城镇化水平超过55%,力争达到60%,把汉中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