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水景观设施如何通过暴雨考验?
时间:2012-07-24 10:30:17  来源:中国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7月24日消息:7月21日,华北地区普降暴雨,北京城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截至22日17时,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遇难37人。北京的城市雨水管理措施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得到哪些启示?

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但是城市会因暴雨来袭而成泽国,也有缺水之城却比比建造宏伟水景。中国的现代城市雨水管理处于怎样的阶段?绿色屋顶、雨水花园,这些流行的雨水管理的措施是否适应于所有城市?我们的城市究竟需要发展怎样雨水管理措施?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采访了德国城市设计师、艺术家、景观设计师,戴水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赫伯特·戴赖塞特尔,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

戴赖塞特尔(以下简称戴赖塞特尔):是的,在我所有的研究和项目之中,水的两面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水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安静的元素,它同样也是非常危险的。当我们看到洪水时,例如最近泰国所经历的,你就能了解到水的力量。特别是在城市之中,这种危险更加突出。我们并没有对水投入很多的关注,水迅速地分流,迅速地流入溪水和大海中,在我们的城市环境中水难觅它的一席之地。这样自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包括水源破坏、洪水爆发、侵蚀问题、污染问题、旱季缺水等等。这也是我们为何将水的和谐与平衡看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城市水文和景观设计两者相结合,能够为我们的城市水景观带来更多的和谐和可持续性。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项目-碧山公园(BishanPark),它建立在城市中一整块汇水区上。我们在那里收集、处理雨水,减缓水流过程并创造出一条新的河流,作为整个城市主要的饮用水来源。这是一项真正的生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尝试,将自然与具有文化性的城市主义结合了起来。

我们知道您的设计工作室非常关注雨洪的管理——是什么让您对于水元素如此感兴趣呢?

赫伯特·戴赖塞特尔:对我而言,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社会中最重要的关键性问题。能源和交通的问题或许将在今后能够得到解决,因为我们可以主动降低消耗,但是水的问题却是不易解决的,因此它也显得更为重要。水是一种最基础的需求,就像食物。从某种角度而言,雨水是淡水循环中的第一步,它非常重要,因为水与景观设计、城市、食物、植被,以及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这一重要的资源而言,需要一种智慧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个对景观设计而言紧密相关的问题。

您认为水景观是如何激活城市空间的?

戴赖塞特尔:水景观不是一种装饰性的事物。它们关乎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免受洪灾并保护饮用水资源。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值得庆幸的是,水体极易创造美感,为场地营造氛围,使人们乐于置身其中。除美感之外,水体还有助于调控温度、改善室外舒适度,以及创造自然空间。因此,每一个宜居的城市都会首先考虑水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水景观与一座城市的宜居性以及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是紧密相关的。

在坦纳喷泉公园(TannerSpringsPark)项目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收集、净化雨水的湿地区域得以实现的。然而公园吸引人的主要特征是一面艺术之墙。您能描述下如何在项目中平衡这两方面?戴赖塞特尔:在我的作品中,美学和功能性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美学并不是一种奢侈,它是人们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它将我们的内在价值与精神生活同外在世界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糟糕的设计中,人们往往对此关注得很少,缺乏与城市环境的联系或是责任感,导致景观遭受破坏,最终需要更多的维护和修缮投入。而相反,当你将美学与功能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人们便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会更加爱护这个地方。坦纳喷泉公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周边的居民很细心地照料着它,公园没有受到任何损坏,事实上公园仅需要很少的维修费用,因为这里的居民同这座公园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联系。这座公园除了具备清洁、收集、处理雨水,减缓雨水径流,将净水引入河流的功能之外,其中还设置了艺术作品,例如采用火车旧钢轨制成的、能使人们回想起工业时代的艺术墙。人们能够从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他们对这个经历过改变的场地感受强烈。如今,公园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地方,那里有舞蹈表演,人们进行娱乐性的滑冰和休闲活动,或在那里午餐休息。处于公园之中就如同度假一般,它的确成为了城市之中的一处宜人之地。在我们的项目之中,工程技术方面很重要,但还不足以促成景观设计的成功。我经常会搜寻文化方面的信息,寻觅如何将场地的内外特征相结合。实现这一点则需要将之融于故事之中,这也是艺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降雨变化很大,并具有漫长的干旱期的区域,你们是怎样进行雨水花园及水文景观设计的?

戴赖塞特尔:中国拥有多样的气候带,天津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半干旱气候区域。我们的工作涉及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美国、亚洲,以及热带和沙漠地区,因此我们会运用这些经验来应对不同的气候区域。通常,这种全球性视角对我们很有帮助。所有项目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详细的数据信息,例如降雨数据,我们据此制定水管理概念以及水文计算。我们在适当的场地进行长期的计算机模拟。天津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特殊。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存储雨水来缓解旱季缺水的情况,并尽快补充地下含水层以停止含盐水从海洋倒灌。在天津的许多项目中,我们将大自然的智慧带回到人工的城市之中,带入到城市肌理之中。同时,随着气候的变换,我们也对在未来,如何调整项目以使其适应气候的变化充满兴趣。作为景观设计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创造出活的系统,使其能够足够灵活地应对气候的变化,同时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损害。

我注意到您的项目覆盖了相当广泛的尺度范围,在面对一个河流汇水区和一个小型的城市广场的项目时,有什么考虑上的不同吗?

戴赖塞特尔:我不得不实话实说-无论是一个数英里的大项目,还是一个小的艺术项目,所需要的精力和考虑几乎是一样的。对于我来说,尺度并不真正影响什么。通常,我会在一些小尺度里发现大项目中问题的答案,反之亦然,我也能够在大尺度项目之中寻找到小项目的新想法。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喜欢这样,这使得我的思维更加灵活多样。

自您成立公司以来的实践之中,哪些方面曾对您有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的方法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戴赖塞特尔:我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从1980年成立个人公司以来,我一直努力地去认识水。我们进行了各种实验,尝试了很多事物,制作了1:1的模型来理解水体的自然变化、它是怎样流动的、如何才能展现水的美丽、如何避免出现枯燥的千篇一律。我从以前的大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通常都是非常严格和精准的,切实地关注水是如何运作的。对我而言,我的哲学是更加关注于过程,而非结果。一方面是观察物质:观察景观如何缘起,因为水在这个尺度上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力量。每一种景观都是要通过沉降、侵蚀、移动转换等等,才被创造出来。而唯有变化是永恒的。另外一方面需要学习的则是哲学和社会的品质。我们的内心感悟引导了我们的思想,引导了我们如何创建城市,以及如何对待我们的景观和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认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对于我而言,这是很重要的另一个出发点。我认为,这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很重要,而因为在水和内在精神领域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智慧积淀,这一点对于中国而言也许尤为重要。综合这些因素,我产生出了观念,然后进行我的设计-设计并不只是一个偶然的结果,更是一种非常深思熟虑的产出,它源自于深入的理解。

您遇到过的挑战都有哪些?在未来,您期望有哪些新的进展?

戴赖塞特尔: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我们社会的快速变化。例如,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对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来讲非常震惊。在柏林市中心的波兹坦广场(PotsdamerPlatz)项目中,我恰巧在那段时间里从事着这个热点事件的相关工作,而且很幸运地通过我的项目在象征意义上将东西德联系了起来。通过与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以及其建筑工作室的合作,我们试图在我们的设计中反映出这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化。当我们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经常抱怨,说这些城市运作不畅,人们一成不变,每个人都想要开上高档车等等。但是我认为环境会向我们发出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条条框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人们会非常快地发生变化,因为如果我们继续这种生活方式,很显然,我们将在地球上自取灭亡。的确,我对未来的看法非常乐观,我看到希望,这种希望是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城市设计师、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的动力。我推崇变化和新的观念,我也相信我们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水很灵活,就好像它对新事物都抱以开放的姿态,并勇于推陈出新。水并不只是在破坏,它也会进行建设,它是生命之源。

除了上述的解析之外,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发展,并认为我们的职业以及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某一个项目,而是为了给所有后辈指明对于未来的愿景和方向。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