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倪鹏飞:城市竞争力局部差距在扩大
时间:2012-07-19 10:18:00  来源:时代周报 
    近日,第十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承办方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对全球50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点评。而在此前一个月,该中心发布了《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根据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成熟的计量方法,对2011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排序,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报告指出,我国城镇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迎来了历史性转折,而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城市病”也随之而来。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告诉记者,治理城市病,需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竞争。

  时代周报:近年来,您担纲主持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受到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2011年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

  倪鹏飞:2011年的总体格局是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总体行政级别较高。与2010年前十名相比,总体差距有所缩小,位序变化剧烈。2011年前50名的格局,是东部沿海占据7成,3成多为地级城市。与2010年前50名相比,中部城市数量增加,一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时代周报:自2003年以来,《报告》每年发布一次,今年刚好是第十年,回顾十年,我国的城市竞争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倪鹏飞: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十年,我们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史诗,城市人口和空间规模异常迅猛地膨胀。我们调查了294个城市,城市间的总体差距在缩小,但是局部差距有扩大趋势,比如说东部沿海城市的差距是进一步缩小,但是中西部城市,尤其是中部这四年差距在扩大,也就是说中部的中心城市在迅速崛起,但是中部的一些地级市不但没有崛起,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作为一个大国,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是具有挑战性的,各地的发展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未来区域政策要进一步细化。

  我们用竞争力指数变化,选择了50个提升最快的城市,从这些城市我们注意到有以下几个情况:一是中心城市提升较快;二是资源性城市发展很快;三是在一些欠发达的沿海区域,港口城市发展得比较好,比如辽宁的营口,还有一些东部的地级城市发展得也比较快。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城市是一个群起群飞的状态,各地都有快速崛起的城市,而不像2000年的时候,仅有东部沿海一枝独秀。

  此外,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要素也在发生变化:从一般区位要素转向人才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的硬件要素转向政府管理等软件要素;人才竞争力变化率,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综合变化率最大的因素。我们还对金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更能促进周边区域的增长。另外,相对于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对城市效率影响更大。我们还注意到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具体的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对综合竞争力贡献度仍然较低,这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政策提示,即我们要加快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参与全球竞争来提升我们的企业管理能力,还要更加注重我们的生态环境。

  时代周报:根据您的报告,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了5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依然偏低,我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会如何发展?

  倪鹏飞: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30年,目前按常住人口统计的中国城市化率刚超过50%,其中1/3的城市人口属于半城市化人口。因此,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城市化仍处在大规模加速过程中,未来10年仍将保持每年10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净增长。尽管过去城市化带动的投资增长,导致部分基础设施和住房过度发展,但未来由于人口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和住房投资仍将以一个较高比例增长,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的关键引擎。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大都在75%以上,中国实现75%的城市化目标应该在2040年左右。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加上科学技术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影响,最终不可能全部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同时,中国未来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过去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因为它是一个不完全的城市化,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城市体系有偏颇的城市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失衡,中心与边缘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失衡,房地产业过度膨胀;需求结构失衡,内需不足。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收效甚微,我们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

  时代周报: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权重最大的莫过于经济实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明争暗战,结果却导致城市的趋同化,您对城市的商业竞争有何政策建议?

  倪鹏飞:商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多快好省创富的能力。强大的商业基础或商业产业,是形成商业竞争力的核心;发达的区域经济是形成商业竞争力的基础;良好的区位资源是形成商业竞争力的条件;边界的基础是形成商业竞争力的关键;优越的软环境是商业竞争力的保证。但诚如你所说,现在许多城市对商业竞争力的定位存在问题,比如脱离现实,目标超前,左右摇摆、反复变化或者好高骛远、盲目拔高。我对城市商业建设有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要准确定位,加强竞争力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一个城市适合发展什么,商业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应该强调协调性,不应该因为自己从事这个专业,或者某个产业特别时兴,就盲目跟风。其次,要发展自己的拳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并注重品牌营销,这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联合营销和城市整体商业品牌营销。再次,是要培育商业人才,一个城市要成为商业中心,人才是特别重要的,我们要发掘传统的文化精髓,引进现代商业理念,铸造新型商业文化,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商业中心的可持续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