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在苏州”,让新老市民凝心聚力
时间:2012-07-10 11:00:54  来源:搜狐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苏州城市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凝聚人心,把各方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苏州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宜居创新名城,需要一场伟大的“凝聚力工程”来奠基。

  激活凝聚力,

  “新移民城市”叫响“家在苏州”

  “苏州市流动人口达648万,占总人口的50.2%,流动人口数量首次超过户籍人口,其中包括6万多名外籍人士。”近日发布的《苏州市流动人口发展2011监测报告》指出,苏州已成为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并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特征。

  报告披露的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关注:在苏州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热情较低,参加过社区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7.5%和18.5%,流动人口与城市之间明显存在隔阂。由此,报告追问:苏州在提供良好的就业机遇、较高的工资待遇和悠闲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如何给予人们从心底里认同的“家一般的感觉”?

  “上一轮城市扩张靠产业集聚人才,外来人口到苏州来主要是工作挣钱,在内心里对城市缺乏认同感。”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说,没有认同就不会产生凝聚力,凝聚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而文化建设是提高凝聚力的根本手段,建设国际化城市,苏州要努力创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把1200多万新老苏州人凝聚在同一片星空下。作为一项整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资源的核心文化工程,苏州正在着力打造“家在苏州”品牌,以期借助“文化之力”提升全体民众对“家”的向心力,共建共享幸福新家园。

  “不出苏州就能够欣赏到世界顶级艺术表演,这是一座城市艺术品位的标志。”说起不久前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欣赏的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新苏州人”刘杰依然激动不已。这位美国纽约州大学药理学博士之所以选择在苏州创业,除了看重这里的创业环境,对“文化氛围”也有着独特的考量。目前,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高水准的演出,每一个普通市民都有机会与中央民族乐团、国家话剧院、维也纳施特劳斯节日乐团、李云迪、马友友等名团名家亲密接触,而这在美国也很难实现。

  让众多“新苏州人”找到认同感的文化活动,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舞台艺术“四进工程”、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伴随着“家在苏州”品牌活动的推进,一个文化建设新高潮在苏州悄然兴起,下转A5版

  上接A1版 这意味着这座城市已经把自身的发展更多地与关注人的成长和幸福联系起来,“城”变成了一个温暖可亲的“家”。

  “一座爱心荡漾的城市才会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大家请注意,柳梦梅初见杜丽娘,他的水袖是这样抖出去的,不是甩出去的,为什么?这样方不显轻浮,举手投足都非常儒雅。”在平江路的一家茶馆,“老苏州”吕成芳边唱边讲,带着游客细品昆曲的独特韵味。

  作为一名昆曲票友,吕成芳每晚坚持到平江路表演,结束后许多游客拉着她的手说,“吕老师,因为你,我们对苏州的印象更好了,苏州文化真是太吸引人了。”一年多下来,600多场演出,让无数游人带着对苏州美好的眷恋依依离去,一种自豪感在吕成芳心中油然而生。“现在我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了,但我很乐意,因为这里是我的家。”

  在与众多普通百姓的对话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家在苏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凝结了全民参与的激情和智慧,成为引领“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向心融合的强大力量。

  有爱才有家,有爱的城市才能凝聚力量。三次冲入火海解救被困人员的消防战士孙茂珲,闹市区跪地救人的白衣天使,勇救溺水少年的西班牙“驴友”……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一大批“苏州好人”,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苏州的美,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宜家”温度。

  截至5月,共有73位苏州市民光荣当选“中国好人”。几乎是与此同时,30多名有相当专业水平的评弹票友,组成了苏州市“道德评谈”票友志愿服务团,他们说唱身边好人、身边好事,激起了广大市民崇德尚善的强烈共鸣。苏州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认为,建设现代化,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民智凝聚民力,一座爱心荡漾的城市才会形成真正的凝聚力。

  活跃在苏州大街小巷的,还有一支外籍“啄木鸟”志愿队。来自美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的近20名外籍人士,发挥“啄”的精神,纠正苏州的中英文标识错误,从细节着手提升这座城市的国际形象。

  “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家在苏州”品牌活动点燃了苏州人素来内敛的热情,释放了一座城市的强烈追求,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推向新的高度。今年2月,苏州响亮提出,以苏州市区及五个县级市为整体,力争到2014年率先建设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文化体验“灯下亮”,成就“最具吸引力”

  今年4月,一则“苏州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的新闻见诸各大媒体。在这场首次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的评选中,苏州从全国353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跻身前十名中唯一的地级城市。老外为何钟情苏州?活动评委、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Jacques CAEN一语道破:创新和宜居。

  的确,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强大潮流不仅没有湮灭苏州的传统个性,反而精彩塑造了它那传统和现代水乳交融的城市特质,“小桥流水”阔步迈进“大城时代”,而这样独特的城市气质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如今,苏州共聚集了13262家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常住苏州的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专家和管理人员达5.1万余人,注册登记有6000多名留学回国人员在苏创业和工作,人才国际化程度在全省首屈一指。

  “海内外人才集聚给城市服务带来了新的命题,如果不注重服务,他们身在苏州却得不到适合的资讯,就会遭遇灯下黑,难与城市发展形成一条心。”苏州市外宣办负责人介绍,苏州启动“灯下亮”工程,从文化体验切入,通过让外籍人士体验苏城传统民俗节庆等活动,在“第二故乡”找到家的感觉。

  见到西交利物浦生物科学系主任David OConnor教授时,他正“泡”在生物科学系科研实验室里。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的位置上跳槽到苏州,他的这个决定在同事间引起了极大震动。“苏州改变了我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里不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充满了现代化气息,我已喜欢上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食物,尤其是大闸蟹,希望我能为苏州生物学发展做出贡献。”

  “触爱行动”、趣味运动会、百姓讲坛、乐龄学校、境外人士沙龙……丰富的社区涉外活动,让外籍人士迅速融入苏州的日常社区生活中,“家”的亲近感在这些“洋苏州”心中生根发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