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泥锥”就能换来城市的安全?
时间:2012-07-04 10:17:2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武洁 
    广州白云、天河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密密麻麻的水泥锥。记者向多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有工作人员表示,过去桥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员,市政部门为防止安全隐患,在桥底建了水泥锥。(7月3日《南方都市报》)

  天桥之下,既可遮风避雨,又无需付费,成为流浪人员聚居之地,也就并不意外,只不过,天桥所形成的空间居然可以被如此利用,固然是流浪人员生存智慧的体现,但对于城市形象而言,却难免有碍观瞻,由此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更是毋庸置疑,而如何将流浪人员从这一城市死角清理出来,更是让不少城市管理者伤透了脑筋,却仍然无法摆脱“猫鼠游戏”的循环往复。

  尽管天桥所形成遮蔽空间,几乎天然就是为流浪者留下的,但流浪者的生存智慧,却遭遇了更加有才的管理创意的挑战。的确,既然流浪人员聚居天桥之下求的仅是“立锥之地”,那么,先把锥给立上,自然意味着“立锥之地”不复存在,面对天桥下布满的“水泥锥”,没了立锥之地的流浪汉自然只有知难而退的份,而布上水泥锥的天桥之下,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清静。

  应该说,从清理天桥下流浪人员的效果来看,水泥锥的确是堪称“立锥见效”。只需先用水泥锥占领立锥之地,天桥之下的清静,原来也可以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过,当天桥之下从“流浪汉”换成了“水泥锥”阵列,城市形象是不是就立马告别“屌丝”,从此“高富帅”起来,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尽管相比流浪汉聚居之地的凌乱,水泥锥们不仅有序排列,更井井有条颇显秩序。不过,天桥下森严的水泥锥阵列,的确是一道新的城市景观,只不过,从这样一道景观中,就连市民与公众更多读出的也是刺眼。正如一些小区围墙上架设的电网与玻璃渣,与其说是给人以安全感,毋宁说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不安,类似的感受同样也属于天桥下的“水泥锥”。

  事实上,天桥下的“水泥锥”的确是立竿见影的让流浪者没了立锥之地,但是,以这样一种方式驱逐流浪者,显然缺少了对于流浪者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不仅如此,尽管本意是用“水泥锥”让流浪者离开这个危险之地,但是,实际的效果恐怕很难说真能如愿,既然除了天桥之下并没有更好的藏身之处,天桥之下成了“水泥锥”的家园必然意味着流浪者只能退而求其次,他们的“新居所”其实只能更不堪,更危险,从新闻照片来看,已然有流浪汉睡到了更危险的路边甚至路牙上,他们的处境无疑更令人担忧,而这样的城市,显然难言更清静,与更和谐多半也是渐行渐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桥下的“水泥锥”其实绝不仅仅赶跑了流浪者,它的尖锋也同样插在了公众的心间,并给城市投下了更大的阴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