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企,与中间环节有何关联?类似食盐专卖的市场垄断行为,在推高物价中起了什么作用?本期“思与辨”予以探析。
■ 主持人: 邓辉林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 嘉 宾:李长安
(对外经贸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
倪金节
(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陈东海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分析师)
成本高企到头来要消费者“埋单”
主持人:成本高企对企业、社会将造成哪些影响?在这方面国外是否出现过相似问题?
李长安:过高的成本将极大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消费者来说,将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商品,客观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倪金节:成本的高企势必摊薄利润率,这就倒逼企业不得不实施更严格的成本控制,若控制不当,不仅损害企业自身利益,也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低劣。就社会而言,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往往会由此生成。最近几年我国出现的一定程度的通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油价、煤价等上游产业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高企等成本因素推动的。
成本高企问题在国外也比较常见,不过由于欧美等国的市场化程度高,资源能源等要素价格,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免去了诸多的行政成本,效率也更高。所以,他们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成本高企问题。
陈东海:成本高企将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要么提价以保住基本的利润目标,要么是短斤缺两,要么是以次充好,最终损害的都是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国外也时常出现成本高企的现象。但是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国家,监管做得比较好,加之中间环节没有垄断现象,因此其涨价更多是市场化的因素,也就能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化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的海外转移、全球安排生产等方式将成本压力尽量化解。
中间环节和垄断推高成本
主持人:物价异常高企,到底与哪些中间环节存在关系?垄断是否加剧了“中间盘剥”?
倪金节:一根大葱,从田间地头到成为佐料,往往需要经历葱农-小经纪人-大经纪人-运输户-大批发市场-小批发商-市场等环节。中间环节势必层层加价,再加上部分经销商和民间资金囤积炒作,价格暴涨也就理所当然。
李长安:推高物价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老百姓诟病最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垄断因素导致的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比如说高油价,主要是由于缺乏竞争,而且管理成本昂贵。如能尽快打破垄断,形成完整统一的竞争市场,那么有很多中间环节的费用会降下来,有利于降低物价。另一个因素则是地方政府过多地向中间环节特别是流通环节伸手。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公路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地方政府大肆举债修路,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公路多收费、高收费就成了最便捷的方式。
陈东海:物价节节走高,既有源头上的因素,也有中间各环节的原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物流费用主要产生于油价、过路费过桥费、各种罚款等收费。其次企业的各种税费较重,最终也会传导到物价上。
类似某些产品的国家专卖制度,成为成本、物价高企的重要推手。专卖制度为民营资本设置了“弹簧门”,规定特定产品的生产、储运、调配都由国家指定企业完成,无法实现高效率,再加上垄断部门和企业将利益部门化、利益行政化,在各个流通环节都留足利润,从而刻意抬升了成本和价格。
从“中间”想办法防止成本飙升
主持人:如何管好中间环节,尽力避免“物贵伤民”?
陈东海:管好中间环节,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打破各类垄断,开放竞争;逐渐取消超期收费高速公路的收费权,让车辆免费通行;降低公路收费标准,还其半公共品的本色;大力清理和取消目前的各类行政收费。同时还应大力减免税收,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减小其产品涨价压力,这样终端企业的投入成本上涨的压力就小,企业产品的涨价压力也就小了。
李长安:管好中间环节,避免“物贵伤民”,需要从改革的高度予以关注。首先,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这实际上也是对守法企业的保护和鼓励。其次,要尽快打破垄断,鼓励市场竞争,消除垄断利润,实现财富由垄断企业向民众转移。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价格才能回归到正常的均衡价格。
倪金节:总的说来,解决企业成本高企,政府部门应从三个问题着手。
一是破除垄断。加大反垄断法实施力度,尽快推进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不能再以行政垄断来定价。类似某些产品(实际上往往也是生产原料)的专卖制度,也应立即提上改革日程。
二是减轻物流成本。油价、过路过桥费等定价机制尤为需要尽快改革。
三是要压缩中间环节。比如食品,必须尽快推进农超对接。只要将中间链条压短,中间环节少了,层层加码、层层盘剥的空间就小了,企业成本就能大幅下降,物价就不会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