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东莞需要怎样的城市雕塑
时间:2012-06-08 11:49:01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每逢周末,会有不少市民到市行政中心广场散步、游玩,大家乐于在“舞动的东莞”前留影,在他们看来,那雕塑代表了东莞。

  今年8、9月左右,市行政中心广场将迎来6件新雕塑。这6件雕塑是全民票选出来的。去年,雕塑作品先从艺术家的创作中甄选,入围的22件作品在网上公开,接受市民的票选,最终选出了6件作品,目前正在制作阶段。

  在东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周汉标看来,行政中心广场安放雕塑作品只是一个开端,预示着东莞的城市雕塑到了理性发展的时候。

  事实上,东莞并不缺乏雕塑。前几年,东莞理工学院的师生曾做过一份《东莞城市雕塑现状》的调查,走访的19个镇街中,有超过400件形形色色的城市雕塑,平均每个镇街超过20件。说到现有的城市雕塑,新老莞人印象较深的大概有两类,一是各镇街镇标类雕塑,二是虎门“被双手折断的烟枪”和林则徐像等纪念伟人和历史事件的雕塑。

  雕塑数量多,但缺少精品这是不少专家对东莞城市雕塑的印象。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城雕,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魄力。未来的东莞需要怎样的城市雕塑?在打造文化名城的大潮中,关于东莞城市雕塑的思考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镇标在东莞

  2009年,河南小伙小罗从老家来到东莞打工,接他的同乡让小罗搭公交到厚街镇标处下车。一路上,他都瞪大了眼睛盯着车窗前方,直到那个刻印着厚街拼音的雕塑出现。

  “那个镇标还是蛮显眼的,如果他说个别的地方,可能我就找不到了。”厚街镇标是东莞留给小罗的第一印象。在厚街工作生活了一年多,镇标附近是他经常涉足的地方。“因为附近有商圈,坐车也方便。”小罗说,他到东莞没多久,还在厚街镇标前拍过一张照片,寄回老家给父母,当作是他在东莞的一份纪念。

  离开厚街一年多,当现在再问及他对那件雕塑的印象时,他却无法一下子具体形容,“底座上刻着厚街两个字,三面尖顶,顶着个圆球。

  “我觉得这种东西都差不多,老家的城市里也有类似的(雕塑)。”小罗对于镇标的造型不置可否,当提及令他印象深刻的城市雕塑时,他想了有半分钟才说:“中心广场上那个红色莞草造型的算一个吧,还有一次我去虎门,在硝烟公园里看到林则徐雕像,印象蛮深的。”

  东莞大部分城市雕塑的意义都局限于地理标识。以最具代表性的镇标为例,其树立的地点,往往是当地的交通出入口或镇中心,成为外地人来往镇街的一个重要集结点。时至今日,往来于各个镇街的公交车上,售票员还是会提醒乘客,在镇标附近下车,无论换乘公交还是打车都会更加方便。

  在东莞生活多年,他石公共艺术研究机构负责人之一的孙圣智谈及东莞城市雕塑时,也有类似的感受:“像松山湖生态园,很多人进了里面会迷路,只有到了八匹马的雕塑那里会比较清楚自己的位置所在。但要问八匹马和松山湖的关系,恐怕没多少人能真正说清楚。”

  调查组走访研究的19个镇街中有超过400件形形色色的城市雕塑,平均每个镇街超过20件。但由于缺乏规划,各个镇街大多“自谋出路”,导致东莞城市雕塑建设中质量的参差不齐,虽然数量可观,但缺少精品。

  “一夜林立”的东莞城市雕塑

  无论是镇标,还是松山湖生态园里的八匹马,它们在发挥社会功能的同时,其薄弱的艺术特征和认可度的缺乏等,往往会为人诟病。1995年,虎门曾斥资建造了一个镇标,镇标建成后,很多人对镇标提出了异议:一个球状的雕塑,周围又布满了“刺”,看不出虎门的特质。

  2007年,东莞理工学院的师生曾做过一份《东莞城市雕塑现状》的调查,据调查显示,在其研究团队走访的19个镇街中,有超过400件形形色色的城市雕塑,平均每个镇街超过20件。这些城市雕塑大多以石雕为主,占到总数的68%,而其表现的主题多以古代神话故事、岭南水乡特色、纪念伟人和历史事件等为主。

  东莞各镇街掀起打造城市雕塑的热潮是在二十一世纪后。当时,东莞各个镇街开始注重对自身文化特征的提炼以及对城镇形象的塑造,城市雕塑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内,从2000年到2007年间,尤其是“打造文化新城”的口号提出后,打造城市雕塑热潮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镇标。

  2000年,东莞市曾成立过一个临时雕塑评审委员会,商讨东莞城市雕塑的建设定位。但委员会并没有拿出一份完整的全市规划,因为缺乏专业部门和机构的指导,各个镇街大多“自谋出路”,这导致了东莞城市雕塑建设中质量的参差不齐,虽然数量可观,但缺少精品。

  东莞理工学院的调查报告指出:“缺乏规划还有一个恶果,造成城雕建设与城市规划不同步,城雕建设滞后,许多雕塑都是在完成城市公共场所设施的建设后再设计和摆放的。”

  在这轮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城市雕塑更多是以基础建设的配套工程出现,通俗的表述就是:像是一夜之间树立起来的。

  在专家们看来,东莞众多的城市雕塑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地域特色不突出;造型陈旧,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观赏雕塑为主,缺乏互动性,市民认可度、参与度不高等等。

  虎门广场“大烟枪”雕塑去留风波

  著名雕塑家潘鹤认为,虎门销烟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件壮举,是独属于虎门的骄傲, “被双手折断的烟枪”(名为《较量》)这件雕塑离开虎门广场,也会丧失其自身的意义。

  说起东莞雕塑,很多人还会想起去年虎门广场改造时,雕塑《较量》“被双手折断的烟枪”引发的风波。

  去年8月份,虎门广场改造工程甫一启动,人们视线的焦点汇聚在广场上著名的雕塑《较量》的命运上。当“雕塑会被整体搬离”的传言出来时,保护《较量》的呼声在网络上也越来越响亮。

  在经过充分论证并听取专家和市民意见后,虎门镇政府决定保持《较量》原位不动,并在雕塑背后栽种几排有规则的景观大树,对雕塑后面的高大建筑形成一定程度的屏蔽,使《较量》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引人注目。

  如今,那双折断烟枪的手依然坚毅有力,它除了是虎门精神的象征之外,也成为市民们重要的情感寄托,市民想留住烟枪,也说明这件作品代表了他们,表达了他们心中的诉求。而这种表达,是来自于艺术大师的提炼与传递。

  1994年,虎门镇政府开始打造虎门广场,要在广场上树立一座雕塑,体现虎门特质。虎门镇政府邀请了著名雕塑家潘鹤。经过实地考察,潘鹤产生了一个想法,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取材,表现虎门人追求和平自由,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品质。

  于是,一双掰断烟枪的手的场景出现了。在潘鹤看来,虎门销烟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件壮举,是独属于虎门的骄傲,离开虎门广场,这件雕塑也会丧失其自身的意义。后来,潘鹤把雕塑命名为《较量》。

  “《较量》从整体到细节,都是一件艺术精品。为什么折断的烟枪中间还有丝丝缕缕相连呢?”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周汉标回忆起当年《较量》雕塑建造过程时说:“潘鹤老师说这样的设计,是在告诉人们历史和今天是紧密相连的,说不定哪一天历史还会重演,是提醒世人要引以为戒。”

  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城市雕塑,除了装饰和美化城市外,还丰富市民的精神享受。城市雕塑的艺术性,除了表现在外观,更体现在其传达出的精神特质。

  行政中心广场新雕塑的启示

  由艺术家创作、市民票选出的6件新雕塑作品将在行政中心广场安放,目前正在制作阶段。周汉标说,行政中心广场安放雕塑作品只是一个开端,预示着东莞的城市雕塑到了理性发展的时候。

  “城市雕塑对一座城市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内容,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打造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东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周汉标解读他心目中的城市雕塑时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需求。

  去年,市政府计划在行政中心广场安放新的雕塑作品,雕塑作品先从艺术家的创作中甄选,入围的22件作品在网上公开,接受市民的票选,最终选出了6件作品。据了解,这6件作品目前正在制作阶段,预计将在今年8月、9月安放。

  “每一件作品怎么安放,都是广东雕塑界的几位顶尖人物在广场上实地观察后决定的。”周汉标披露了工作开展的一些细节,他同时表示,行政中心广场安放雕塑作品只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事转变一种观念,广场雕塑预示着东莞的城市雕塑到了理性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城市雕塑应该选择雕塑艺术家的原创作品,而不是广告、装饰公司设计的作品。”

  追求艺术精品,已经成为当下东莞文化发展的一种共识,从政府到公众,从艺术家到艺术机构,都在呼唤、在力推更多的艺术精品代表这座城市登上历史的舞台。

  “艺术家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水准,首先它要符合美学的要求;而艺术大师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收藏价值,一件具有艺术性的城市雕塑,它不仅具有标识作用,还凝结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沉淀,老百姓也可以观赏、触摸、拍照,对一座城市而言,这样的东西是具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的。”他石公共艺术研究机构创意总监赵轩说。他石公共艺术研究机构是一家专业从事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企业。

  周汉标也认为,一件雕塑能否代表一座城市,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城市雕塑没有艺术含量,没有主题性,就成了城市垃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