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发展不能牺牲老建筑
时间:2012-06-08 11:45:52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昨日,微博@新会本土文化发帖“承载了过百年历史的新会旧市府,将夷为平地。目前工地近朱紫路一侧的入口已被围蔽,工地内的所有新老建筑物将全部推倒。”此前,网友们关于保护旧市府的呼声颇大,该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诸多网友关注。
 
  尽管旧市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建筑,但既然不属于需要保护的文保单位,甚至并未做过文物鉴定。成为“三旧改造”的对象,要说也在情理之中。
 
  不仅如此,乍一看来,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而言,处处是高耸入云摩登大厦,老建筑因为不入流而显得扎眼,甚至被视作是有碍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另类。即便是依旧幸存于现代建筑的夹缝之间,残喘于现代城市的犄角旮旯,恐怕也难以在这样的生态下长久生存,被挤压出局,为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应该也是迟早的事。
 
  不过,现代城市固然是城市发展不可规避的趋势,为了更多地容纳人口,更多地集中资源和人才,百年前的老建筑也的确未必是适合现代城市的建筑形式。不过,城市虽然不是生物,但却同样具有生命,城市的历史更是早已驻扎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任何的随意剥离都将是血肉分离。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本不该是一块可以随时推倒重来的土地,更不能因为城市有现代化的需求,便将老建筑简单地吞噬和埋葬,甚至任其破败衰落,成为废墟。事实上,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从来是缺乏生气,也注定将是缺乏后劲的,城市既然是人居城市,就不仅要考虑人的生理栖居,更要将人的生理和文化栖居考虑在内,老建筑其实正是现代城市人心理与文化栖居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以时下的民国热为例,之所以南京、武汉等城市成为热点,正在于这些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留存下了当年的民国建筑群,甚至还对这些略显苍老、年久失修的建筑给予了保护,而这样的反哺如今也得到了回报,民国建筑不仅为这些城市增添了亮色,更标注了她们与众不同的身份与历史。江门有着百年历史的旧市府又何尝不是最该珍藏与呵护的名片呢?
 
  基于上述视点,现代城市本不该让老建筑成为在挤压中残喘,更不应拆之而后快,而恰恰应该给它们焕发生机和魅力的契机,给老建筑关照与呵护,它们就能用它们的力量感染并反过来呵护人们,现代城市也将因得益于此而更加和谐和气韵独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守护老建筑其实更应成为城市的责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