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毒土地”,国际上通称“棕地”。在欧美,棕地通常被用作公共绿地,杜绝其被重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此观照,当中国毒土地大量开发的事实被揭露于公共视野中,它显然不是骤然来袭的坏消息,更暴露出“毒土地”治理的空白。
“毒土地”的乱象所由何来?报道指出:祸起官方隐瞒数据。2006年到2010年,环保部费时五年耗资10亿元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大规模调查。但较之此次调查数据,环保部讳莫如深,至今未对外公布,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也避而不答。
粗放发展下惮于说出的重污染现状,是惊心的真相。但栽种在“毒土地”上的秘密,不仅止于此。当楼盘在“毒土地”上耸起,这些土地是否经受过最基本的环保检测?将它归咎于检测技术手段的缺失,是不负责任的言辞,最应该指向的仍然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冲动的忽视甚至无视。
更值得追问的秘密其实还在于:这些“毒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最终都销售给了谁?在新闻报道中,至今仍没有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但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它们多是卖给了不明真相者,抑或是知晓真相也无可奈何者。
“毒土地”之上,如何安筑广厦千万间?那些立于不健康“底座”之上的大楼,只能成为随时衍生伤害的建筑肌体。而当“毒土地”现象从单个的新闻事实,成为有勇气媒体中的“大量土地”,它衍生的也只能是最深沉的无力感。“毒土地”更是让无力的民众审视:在土地、房子与地方政府之间,隐藏着多少看似隐性且纠葛的利益链条?
王聃(湖南 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