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稳增长 货币和楼市政策应“一松一稳”
时间:2012-05-28 09:09: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胡健  
    内外需不振拖累中国经济增速加快下行。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外贸到工业、投资和消费一片惨淡。为了稳住经济增长,中央高层密集奔赴湖北、广东、江苏等地进行调研。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就在同一天,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半年报》中,将2012年中国经济GDP增长预期从8.4%调低至8.2%,并称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应更加侧重减少税收与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而非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贷刺激。

  而从陆续放出的稳增长信号弹来看,投资仍然被寄予厚望:在不到一周时间内,财政资金下达近千亿元支持保障房建设;事关全局的“十二五”大项目也可能提前启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被摆在更高的位置上,补贴节能等产品也成为本轮调控的亮点。

  中国经济目前危机几何?二次探底会否出现?投资会不会重蹈2008年时的覆辙?货币政策在经过本月一次存准率下调后,未来会朝何方向演进?房地产调控会否放开?今天,《每日经济新闻》邀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和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李炜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要稳增长 先稳信心

  NBD: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态势?

  李炜:二季度经济和我们预期的一样,会比一季度差一些,估计增速在7.7%到7.8%之间。此前我们不认可市场上有些学者关于二季度经济就会回弹的观点,我们现在也不认可有些机构所讲的经济正在朝非常悲观方向发展的看法。

  目前经济同比增长率在放缓,环比增长率也在放缓,但是从劳动力市场、服务业生产和经营状况以及货运量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这说明现在经济并不像2008年和2009年那样会出现硬着陆,我们的经济基本面还是比较健康的,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李迅雷:前4个月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超预期,发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长5%;相应的,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只有9.3%,这预示着二季度的GDP增速将在8%以下,可能会在7.6%左右,成为2009年年初以来的第二次经济下探。三季度可能会略有反弹,但经济不会是V型走势。现在我们不必要过分担心,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已经调低到7.5%,这本身就包含国家对于经济增速容忍度提高的意味。

  NBD:最近有很多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这是否意味着调控转向?

  李炜:毋庸置疑,宏观调控大方向已经转向。政策取向现在的确非常关键,政府不能什么都不做,需要根据现状作出一些调整和改变,这其中最大的目的应该是稳住经济增长预期,稳住信心。如果政府什么都不做,企业依靠自身韧性,仍然能够让经济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但这里的一个风险就是信心是不是足够。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依然在缓慢的复苏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稳定信心,肯定会让市场出现对于二次探底的担忧,悲观情绪蔓延不利于经济稳定。

  其实,外部环境也同样存在隐忧,这方面的不确定性比国内更大,而且无法控制,欧元区危机仍在发酵。我们认为,希腊很有可能退出欧元区,那可能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整个局面失控;二是风险可控。欧元区可以采取有效手段规避风险蔓延,我更倾向于后者,但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需要欧元区内部的投票来决定。在这个背景下,全球经济都需要进行政策刺激,以稳定经济增长。

  李迅雷:宏观调控主要是预调微调,核心应该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补哪个地方,不是大规模刺激。今年政策基调是稳中求进,调结构也不能是非要等经济增速降到一定程度再去调结构。当经济快速下滑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担忧经济下行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更有人担心经济硬着陆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有危机必然有对策,如果说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但同时又有另一只手在调控。经济数据变坏时,决策者或许早就发现,并开始实施调控政策了。

  驾驭投资 愈加娴熟

  NBD:很多政策都围绕投资而展开,您怎么看这一问题呢?

  李炜:目前决策层已经定出基调,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如果接下来危机情绪爆发或者经济出现超预期下降,不排除政府会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特别是在投资层面。因为政府可能会认为,如果简单依靠企业自身投资速度会很慢,由政府来做的话,恢复经济稳定增长的速度会快一些。可喜的是,我看到目前的政策更多还是在消费端,包括刺激节能产品消费、减轻企业税负等。这意味着在经济下行的状态下,政府仍然没有放弃依赖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来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思路。具体政策上,应该是中央定出大方向,地方陆陆续续出台一些配套细则,包括给企业减负的力度、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垄断领域等。

  李迅雷:在投资上,还是围绕基建投资来进行。基建投资的主要构成有三块:交通运输、电力水务、水利环保市政。一季度公路投资增速为-2%,铁路投资更是-41%,分别远低于全年9%和-14%的全年计划增速,要完成计划,在二季度和下半年肯定得加力。现在制造业项目也有加快速度的态势,以往有些项目被搁置,没有批,最近听说宝钢的湛江投资项目和武钢的防城港项目将获得国务院批准,若此巨额投资项目真能启动,则意味着一些制造业的大型投资项目也将陆续开工。这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也有利于新增贷款规模的增长,尤其是中长期贷款比重过低的局面会有所改善。

  NBD:过分依赖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弊端,这次是不是有重走老路的嫌疑?

  李炜:关于投资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政府的调控惯性和思维定式,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是被逼无奈而进行的被动调整,因为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投资是最容易见效的办法。现在投资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节能减排、鼓励民营资本等,不像2008年和2009年那样在“铁公基”上,这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方面也是经济下行情况不如那时强烈。

  李迅雷:现在的调控思路已经比2008年有了很大进步,可以清楚见到,我们的结构调整主要是围绕教育、医疗等民生基础来做。而在房地产投资增速预期将回落时,适时增加了水利建设投资的规模,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速基本稳定。由于房价仍作为政府的主要调控目标,制造业投资更多取决于经济周期,故决策者重点在基建投资上加码也符合逻辑。

  货币楼市一松一稳

  NBD:本月中旬已经下调一次存准率,是否还会有后续政策出台?

  李迅雷:经济在继续下滑,政策就会持续放松,中央会动用更多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最快6月份会再次下调存准率,降息时间点或在7月份以后。

  年初广义货币M2增速的目标确定为14%,意味年内M2增量要达到12万亿元,但1~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31420亿元,新增外汇占款约为2400亿元。鉴于构成M2的主要是信贷和外汇占款,这表明在新增外汇占款规模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只有扩大信贷规模才不至于让M2增速低于目标过多,即便是13%左右的M2增速目标,也将会让新增贷款增至9万亿元左右。这也意味着下半年若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投资和信贷双放松应该是必然之举。

  李炜:在货币政策应对上,下调存准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资金链条是一环扣一环的,下调存准率可以降低银行间成本,改善银行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充实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我们认为,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有3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至于利率,还需要继续观察,最好还是依靠市场自身来调节贷款成本,如果下调利率将会是一个明显的货币政策放松口径,通胀很快就会汹涌而至。分开来说,下调存款利率显然不合适,不仅因为我国仍处在负利率边缘,而且下调利率也与我国长期鼓励居民收入增加,扩大消费的思路相违背。贷款利率方面,目前贷款相关费用大概在8%左右,我认为下调贷款利率也不见得真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NBD:经济加速下行期间,房地产调控会不会有所放松?

  李迅雷:我认为房地产调控应该在三个层次展开:在中央层面上,还是要收紧;在部委层面上可以适度出台一些结构性的放松政策;地方层面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执行力度上有所调整,比如对于自主性住房和刚需可以适当放开一些,对经济适用房定义可以进行放宽,适度鼓励开发和投资。

  房地产市场肯定是起不来,我说的一些调整也不是大力度的调整和全面调整。但是,如果不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变,很可能引起楼市大跌,楼市大跌就会造成中国经济硬着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长期去泡沫化过程,在这个基调下,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变化做适度调整。

  李炜:房地产的作用应该主要还是稳定,对经济的刺激很难讲。按照我的设想,即便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投资者也不会大举去买二套房,因为房地产调控是政治任务,短期内不会有彻底的宽松,而在首套房上,即便放松,可能购买者的购房能力也不会太强。

  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是,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刚需者没有钱,而大前提是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不会改变。所以即便有所放松,也不会对经济有太大拉动。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也并没有对首套房购房有太多限制,在经济下行较快时,适当在贷款利率和首付上有所松动,有利于促进稳定,但指望房地产再去拉动经济,这不符合经济周期性规律,更不契合国家长期规划。

  从另一个角度讲,未来货币政策肯定会适度有所宽松,这也可以减轻房地产企业的压力。

  结束语:经济下行而带来的恐慌情绪蔓延,或许比欧元区解体给中国带来的风险更大,在调控弹药仍然充足之时,本次由控通胀向稳经济增长的转向,更多是给经济带去良好预期和充足信心。外有“四万亿”过度刺激阴霾,内有增长动力疲软,本轮调控也将“平衡”作为核心,力图在调结构基础上,完成对经济的托底,最典型的表现便是对房地产调控的不放松。在长期去泡沫化与经济增长降速期,宏观调控技法也日趋娴熟。谢谢两位专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