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心峰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守护共同精神家园
时间:2012-05-24 09:37:04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于2008年元旦起开始施行。此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对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次调整以来,传统节日的存续与发展、传承与弘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呈现出新的情况与态势,产生新的经验与问题,需要采用科学谨严的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弘扬传统节日,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民众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国人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并形成守护共同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厚重多彩,主要体现在:1、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2、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4、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探讨传统节日的新载体、新形式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既要重视对其各种传统符号与仪式的正确认知与传承,也要提倡各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代转换与新的创造,以适应时代需要。应充分认识中国各个重要传统节日都有其丰富复杂的文化元素和象征符号体系,也有其复杂的礼仪与仪式,决不是简单化地用某一种象征符号所能充分代表。但这并不妨碍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节日代表性符号、仪式的标识设计大赛、评选、发布之类的节日文化活动,来营造节日气氛,丰富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这种节日符号、仪式的标识,可以不限于一种、两种,而是可以由多种或多组组合构成。关于节日的载体与形式,今天我们应密切关注在新的历史阶段、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传统节日新载体、新形式。这些传统节日的新载体、新形式,既不失传统节日精神文化的文脉,又植根于当代人的现代生活土壤,与现代人的传播媒介相结合,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相协调,它的产生并为人们所接受,有其必然性,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积极引导。

  关注培育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自觉

  青少年是传统节日的重要传承群体之一,是未来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前景。调查发现:我国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情况从总体上看呈现出良好态势,我国青少年对传统节日包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虽然西方节日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程度,但未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明显冲突。我国青少年倾向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并重,但在价值和情感上,还是略倾向于中国传统节日。我国青少年对节日内容加以丰富和充实的要求远大于创造所谓的“新节日”。青少年对政府弘扬节日文化、重视节日文化内涵的重建或创新,普遍持支持、理解和乐观态度。但学校和教师在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这个载体进行主题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尤其是文化和教育部门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体验和理解,培育他们的文化自觉。对于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教育,首先应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力避填鸭式的空洞、被动的知识灌输;其次,应提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建家庭与学校双轮驱动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应努力建立和完善传统节日教育与科研体系,构建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和大学本科的完整传统节日教育体系,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阶段教学需求的传统节日教材,努力形成包括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内的的传统节日科研体制,把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突出的代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正确对待“洋节”,借鉴国外传统节日精华

  在近年来有关传统节日的讨论中,一个广受各界关注的问题是“洋节”对于我国传统节日造成的冲击,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客观评价外国传统节日。调研显示:前几年媒介报道和社会舆论夸大了人们对“洋节”的期待,人们对“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差异不大。当下人们关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冲突的看法日趋理性,人们更多是借助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参与“洋节”。

  研究发现,世界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重视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且注重传统节日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创造了可观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民众广泛参与、重视欢乐体验;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节庆活动创新、品牌意识明确;政府转变职能、民办节日为主;市场运作模式、广泛筹集资金。

  国外传统节日的成功经验为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国的节日文化体系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传统节日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国外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中,形成以传统节日和现代政治性节日为主体,地方节日、外来节日和新型节会和谐发展的节日文化体系。同时应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民众主体的关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政府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组织城乡节日活动,丰富人民节日生活;但节庆活动应以民办为主,发挥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企业、社区、村庄的主体作用,尽量减少官办色彩,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让民众从传统节日中获得最大欢乐体验。

  加强中国传统节日的海外传播

  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为此,我们选择在海外影响最为广泛的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传播的典型和代表进行了初步调研。调研表明,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传播,应该突出自我文化特色,挖掘其丰厚文化内涵,探索其独有的文化传播道路。就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未来发展而言,我们应根据这些传统节日在各国影响深浅上的不同以及不同国家对春节等节日的认知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和传播方法。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充分借助遍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优势,秉持我们民族“天人合一”、“和合为贵”的价值追求,让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正走出国门,真正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李心峰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