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谓“社区风险地图”,说简单些逃生线路图。在“社区风险地图”上,小区的风险源、消火栓位置、医院等救援点、应急疏散集合点以及小区内不同楼层前往疏散点的路径都一一标明。小区内诸如围栏、高压点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也用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标注,让人一目了然。“红色圆点”代表高度危险源,标示出整个小区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几个区域;“橙色方块”代表中度危险源,标示出存在辐射、噪音污染的小区变电站;“黄色方框”代表低度危险源,标示出存在火灾爆炸风险的电厂;“绿色箭头”和“绿色方块”则代表逃生路线和疏散集合点。
绘制“社区风险地图”,并让每个居民了解“社区风险地图”,对于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如果把日常安全常识教化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许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反之,则会使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惨然发生,使许多生命黯然消失。历来的一些突发事故,其来龙去脉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忽视安全教育,缺乏规章制度,于是从量变到质变,在看似偶然的突发中找到了必然的归宿。
更值得一说的是,即使是遭遇难以避免的天灾如地震等,事先有无应急避险教育,结果也迥然不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处于地震重灾区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袭来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只用1分36秒就从不同的教学楼全部冲到操场,师生无一伤亡。之所以有此奇迹,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该校每学期都要举行逃生演习。通过逃生演习,学校建立了详细到每班疏散路线、哪个学生走教室前门,哪个学生走教室后门,不同楼层的学生撤离的速度,走哪条通道等内容的撤离制度,师生们掌握了逃生技能。
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平时注重安全教育,教给公众怎么避险,就是用知识来保护生命,在灾难到来时,有科学的知识和平时训练的积累,就能迸发出无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