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谁来拯救“无人救命”的空巢乡村
时间:2012-05-09 10:24:06  来源:观察家  作者:舒圣祥 
    一些城市给非户籍儿童入学设置过高门槛,用制度倒逼城市“敞开胸怀”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也应尽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吸引劳动力“回流”。

  据《信息日报》报道,在江西宜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一件让人心痛的悲剧。年已72岁的老农王久寿的家门前,摆着五口临时制作的简易棺木,里面静静地躺着他五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五个孩子,瞬间就殒命于村后的一口水塘。

  一个细节是,当老人听到消息时,心急如焚地满村找人营救,但村里很难找得到年轻人,最后租了一辆摩的到处寻找,才叫来了两位年轻人施救。

  对于肩负照看责任的两位老人而言,实在是没有比这更为残忍的了。老人首先想到的是无法对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交代,而旁观这一悲惨事件的人们,除了同情,更在心底自问:谁又能给留守在空巢乡村的老人孩子们一个交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今,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留守乡村的基本都是“706138部队”,除了老人、孩子和妇女,年轻男子只在过年的时候短暂出现。因此,当老人试图寻求年轻人帮忙救人的时候,居然要租摩的到处寻找才能找到两个年轻人。有些乡村的空巢化,竟然已经到了“无人救命”的地步。

  这样的乡村,已不再是一个堪称健康的社群,空巢老人的孤独晚年和留守儿童的不幸童年,相比“将来谁来种地,谁来养活中国”之类的发问,更加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这一方面需要,彻底打破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的制度门槛。现在很多城市,非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少年,想接受义务教育,需要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出具诸多证件、证明,甚至有些地方需要父母出具“老家没有监护条件证明”,像只有老人在家的,算不算有“监护条件”呢?在严苛的条件下,有多少打工者的子女,无奈成了留守儿童?用制度倒逼一些城市“敞开胸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另一方面,也应该尽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地方通过创造更宽松的创业与就业环境,吸引劳动力“回流”,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找到用武之地。近年来,春节过后,珠三角等地都在闹“劳工荒”,富士康等企业也开始向西部转移,一些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的现象。

  解决留守儿童和“无人救命”的村庄等问题,是劳工流入地和输出地共同的责任,无论哪里都不应为此设障,也不应该放手不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