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拆小学建厂房”是政绩冲动
时间:2012-05-08 08:30:5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印斌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5月6日、7日报道,江苏沭阳县政府提出要搞“2158工程”,建设标准化厂房以招商引资。由于该县龙庙镇没有存量土地,遂决定拆掉朱庄村唯一的小学校用来盖厂房,朱庄小学的100多名孩子暂时被安排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上课。报道播出后,当地表示已停止学校拆迁,学生们可以回校上课。

  曾在全国率先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沭阳县,这回又带了个头:拆掉小学建厂房。龙庙镇在用地指标紧张、不能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居然打起了小学校的主意,让100多名小学生失去了教室,这样的做法既违犯了《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小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损害了当地村民的现实与长远利益。

  地方上热衷招商引资,甚至不惜下达一些硬性指标,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制度,这种急于发展的心情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但是,无论心情多么急迫,任何招商引资的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且不能以伤害大众福祉的方式推进。不然,即便是一时推高了GDP,也不可能真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说到底,之所以拆小学建厂房,是因为在某些地方官员那里,政绩才是施政的首要考量。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意味着政绩突出,政绩突出意味着升迁有望,而小学生的上学问题并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庄村小学校之不敌厂房,是地方政府政绩冲动下的必然结果。

  政绩驱动之下,社会管理乱象丛生,荒唐的例子不止沭阳。此前,山西省长治市的招商举措就曾引发广泛质疑,被认为是一场政府与投资商合谋的“圈地盛宴”。令人遗憾的是,类似举动在很多地方依然大行其道。在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下,种种不法行为往往得不到及时遏制,民众的权利也屡屡遭遇公权的侵犯。凡此种种,背后都有扭曲的政绩观作祟。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民众福祉的普遍实现,是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没有了全民的共享,发展的意义不免有限。一个敢于拆掉小学校的地方,能够为投资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呢?即便有企业入驻,在这样缺乏法律常识和规则意识的地方,企业能否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不免令人担忧。

  一场纷纷扬扬的拆校风波,或将因为舆论的介入而暂时平息,不过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只要群众利益、社会福祉、程序正义还要让位给政绩冲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会受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