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昌平:推进“农村城市化”是一种冒险
时间:2012-04-25 09:01:31  来源: 环球时报  

  李昌平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可谓高潮迭起:集中居住、以地换房、农民上楼,主题似乎只有一个:农村城市化。这种按照城市的建筑文化建设乡村 的做法,其实是对农村文化的一种破坏。我们期待的新农村建设不应是将城市照搬到农村,而是协助农民建设新农村,尽可能保留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农村进行 适当的改造,并适应未来逆城市化的需要。 

  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正在尝试将农村社区改造为城市式的小区和人工园林景观,可是维护这种准城市化社区需要巨大的成本;农村是自治 社会,它不具备维护准城市化社区所需的机构资源,不能按照城市人的逻辑想当然地规划建设农村。具体来说,中国有10%的村庄最终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 10%的村庄不在新农村建设之列;大约有60%的村庄要逐渐凋敝,其中70%左右的人口最终要进城,只有20%左右的人口会向30%的中心村集中。而那些 30%的中心村才是我们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区别分析和规划,可以有效避免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极大浪费。   

  首先,对中国来讲,我们不可能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只保留极低比例的农民,只能走小城镇(中心村镇)优先的发展道路。其次,农村、农业文明本身对中 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价值的。大城市文明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垃圾,能否持续尚不确定;但农村农业文明低消耗、无垃圾、可持续,即使城市出现了问 题,我们还有农村作为退路。因此,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从中国的战略角度上看是非常重要的。何况,当大多数中国人在城市生活的时候,农村还具有旅游休 闲、消费等多方面的价值,可以为将来的城市建设提供某种示范。

  同时,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逆城市化”,一些城市居民会重返乡村生活,更多的人会把消费农业和农村 文明作为一个选项,所以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应该考虑未来逆城市化的需求。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专注于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像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一 样,在农村保留农业文明的面貌。城市文明越发达,农村在逆城市化出现的环境下就会更加具有消费价值,这是一个大市场。把农村变得跟城市一样,失去农村的建 筑文化特点,农村也就失去其意义了。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除了弘扬农业和农村文明的传统,还要赋予农业和农村文明的现代性,如新农村建设要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既要让农村居民享有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应有的国民待遇,还要赋予农村生态、环保、节能等时尚价值。 

  从宏观来看,我们前30年的城市化建设是以城市化为主,在未来30年可能出现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行的情况。特别是中国将来会进入老年化社会,大 量的老人挤在城市养老既不经济也不舒适。把村庄作为适合养老的场所,可以借机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在城市工作期间会产生下乡的需要。在更远的 未来,逆城市化甚至可能成为主流,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考虑这个变化趋势,不要冒险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