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研究: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系统
时间:2012-04-23 13:12: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秦华
4月14—15日,由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都市文化
与传播研究院主办的“2012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高校和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城市科学学科建构与我国城市启蒙”、“2012中
国都市化进程的焦点与关键问题”、“中国城市的区域、历史与当代启蒙问题”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对话。
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引人关注。其中,如何运用学术研究的力量为城市化提供理论支撑,成为与会专家集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教授刘士林指出,2011年末,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表明我国已初步完成
了城市化。在此背景下,以培育和建设“城市科学”新学科为基础,当务之急是以关注城市发展要点为重心展开高端咨政服务,以建构和培育主流话语为目标引导与
疏解城市舆情,以及通过强化理论研究和信息交流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对此,与会学者建议,开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城市”
研究的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使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更好地满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以“城市科学”和“都市文化学”为重点推动城市学科集群的建设,为我
国的城市研究提供价值理念;以城市化为战略核心探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转型,为中国城市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城市研究应从预设对象的思辨走向面对社会关系的田野
围绕着“中国城市的区域、历史与当代启蒙问题”这一主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王晓红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一是抓好重点领域
的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对融资的政策支持;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城市;四是培育和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交
流,推进高端方向发展;五是在体制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等。
南京大学教授高小康认为,过分追求“现代化”理想的中国城市建
设,在使城市“前台”变得越来越“乌托邦化”、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生产出庞大的“后台”空间与城市“靓丽形象”并存。城市美学要进入这种“后台”
研究,就需要与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交叉互渗,这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美学研究应从关于预设对象的思辨研究走向面对“活”的社会关系的田野研究。
江南城市群:倡导城市人文精神提供城市转型借鉴
江南城市群,作为当今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和国家长三角城市群战略的传统形态与载体,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严明认为,苏州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转型中营造出了水性与根性融合、个体与和谐并存、精致与多彩映辉、儒雅与宽容兼修的城市文化,在传统
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中间点,在城市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倡扬了城市人文精神,为当代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